第11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只是各府屬官的稱呼,不過不久前陛下將此作為一種官職加於一些親近之臣,並受諸曹尚書事,由此便成為了一種加官。至於侍中於此也有些相似,不過侍中多加於常侍陛下左右的親近。陛下封你這樣的官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你在軍中實則代表著陛下!”霍去病很詳細的為霍光講解著,不過僅僅這些,還不至於像他說的那樣會是一件對朝野來說不小的秘密。
“只受我加官而無實職,甚至連最低等爵位都沒有,難道是陛下想要對官職進行改革?”霍光從霍去病的話中捕捉到了一敏感的地方,而霍光也隱約記得差不多就是這個時期,漢武帝對中央政權的設定做了一次重大調整。
“哦。沒想到阿光你竟然能想到這些!真是難能可貴啊!”霍去病再一次毫不吝惜的對霍光大加讚賞,這也說明霍光的猜測是對了。
“是啊,陛下是有想要改個朝中制度的想法,陛下一直覺得外朝權利太過了,應該就是這次漠北之戰結束,陛下就會完善內朝,從此以後就真的是獨掌乾坤了!”霍去病其實就是漢武帝這個內朝與外朝分置的關鍵人物,所以早在半年前漢武帝已經將這個計劃告訴了霍去病。
“內朝?外朝?對啊,我怎麼把這事給忘了。相權的第一次大範圍削弱不正是漢武帝時期嗎,而原本歷史上的那個霍光更是將內朝制度發展到了巔峰,當然同時也為後世埋下了宦官外戚專權的隱患。”霍光終於想起了漢代著名的內朝,而恰恰他自己就是這個制度的最大受益者。看來歷史的發展也是一飲一啄皆有定數,現在漢武帝封自己為諸曹侍中,成為內朝官員,而二十年後自己就以加大司馬銜統領內朝,開始執掌整個大漢王朝。
“自陛下登基以來,已歷六位丞相,除了兩年前平津侯發病而亡外,無一人得以善終。這其中雖然有些偶然,可誰知道陛下的心思呢?”霍去病說話的聲音比開始小了不少,而他這話說出霍光確實震驚不已。
不過經霍去病這麼一說,霍光也記起了一些史料,據史料記載漢武帝時期一共出現了十三位丞相,除了剛才霍去病說的平津侯公孫弘和石慶是因病死在丞相任上外,其他十人都無意善終。當然漢武帝死的時候最後一任丞相田千秋是順利過渡的。歷史不會記載那些可能的因素,可是霍光卻覺得,這些人的命運或許真的與漢武帝為了削弱相權的政策有著聯絡。
歷史上在漢武帝內朝出現以前,歷代丞相的地位都是相當的高。其中有一個著名的成語叫‘劍履上殿’就能看出當時丞相的地位,因為從周開始,臣子覲見皇帝就要脫掉鞋子解掉佩劍,可是丞相卻是除了極少數被皇帝恩許以外,唯一可以劍履上殿的人。而且在漢武帝前,天下政事盡皆歸於丞相一人,幾乎所有奏摺都要先透過丞相才傳到皇帝那裡,而後皇帝的命令又是透過丞相及其屬官去傳達執行。
內朝的設立正是為了制衡以丞相為首的外朝,比如霍光現在的加官諸曹侍中,就有著直接上書皇帝和參與政事的權利。當然這個參與也僅限於皇帝開會你可以旁聽和發表意見,並不能直接釋出什麼命令,一切的政令皆需以皇帝的名義。
而後來也正如漢武帝的設想那樣,他真的建立了一個架空相權的內朝,使得以丞相為首的外朝僅僅只是一個政策的執行機構。不過恐怕連漢武帝自己也不會想到,在許多年以後他的後世子孫卻被這個他一手締造的內朝給架空了,而內朝之首又獲得了實際上的相權,自封建伊始這皇權與相權就沒有停止過博弈!
霍光也萬萬沒有想到,自己臉漢武帝的面都還沒有見到,甚至遠在數千裡之外的漠北,已經被漢武帝當成了一顆棋子,未入朝堂卻已經被捲進了權利的爭鬥中。
接下來的日子裡,漢軍繼續向著漠北深處挺近,不過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遇到匈奴人的抵抗。按照從俘虜中獲得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