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秀全和南王馮雲山是鐵桿,也是文化人;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算是洪秀全的直系,出身是小地主,這兩人現在遊離在太平軍的核心之外,一直沒有施展本事的機會。
而東王楊秀清和西王蕭朝貴。都是平在山的燒炭佬,這兩人也算是鐵桿。楊秀清弄了天父降僮,穩壓了天王一輩,而蕭朝貴得了楊秀清的提點,弄了個天兄降僮穩壓了天王一頭。
可別小看這天父、天兄,這二位下凡的時候,洪秀全也是要跪拜的,天父、天兄的搭檔也算是互補,楊秀清出謀蕭朝貴參戰,太平軍之前能縱橫廣西,洪秀全的一爹一哥也是出了老力的。
但是還有一句俗話,瓦罐難離井口破,將軍難免陣上亡,蕭朝貴勇猛,難免要親臨戰線,結果永安城外水蓼一役,這位太平軍的西王,被向榮的手下用抬槍給傷了。
抬槍這玩意兒,雖說沒什麼準頭,但打得遠殺傷力大,楊猛對於這個東西也是極為忌憚,他胸前的鋼板,就是為這個準備的,蕭朝貴捱了一下,沒死已經算是走運了。
但捱了抬槍,沒死也活不好,一個重傷不起,已經是那勞什子天兄對蕭朝貴的照顧了,向榮的手下放倒了西王,這債自然該由向榮來償還。
與向榮結下死仇,這只是小事兒,最關鍵的是太平軍就此少了一員大將,洪秀全和楊秀清,總不能讓人用門板抬著西王蕭朝貴去打仗吧?
沒有勇將大將,這突圍就是難題了,破不開清軍的防禦網,太平軍上下只能困死在永安城中。
之前太平軍一直留在永安城裡,一是為了建制,整頓大軍,這第二就是畏懼清軍,若太平軍是一群光棍還好說,但拖家帶口的太平軍,就是面對清軍鬆鬆垮垮的包圍圈,也不敢突破啊!
衝出去簡單,保護家眷就難了,如今的永安城,被圍得死死的,突圍也就成了太平軍六大首腦不得不做的抉擇。
太平軍的六大首腦在撓頭,向榮和烏蘭泰卻是豁出去了,炮擊永安這事兒主要還是看向榮,烏蘭泰兵少,除了有些悍勇之外也別無長處了,但烏蘭泰的性子不錯,他知道看著向榮來辦事兒,向榮怎麼玩他就依著葫蘆畫瓢。
炮擊永安成了定局,為了大軍的糧草這事兒不得不做,幾萬人運送幾十門火炮上山,還是輕而易舉的,按著賽尚阿的部署,第二天正午時分,‘隆隆’的炮響,在東西兩山響起,一枚枚彈丸,確實沒給太平軍造成多大的死傷,但太平軍的軍心,卻被這陣陣炮響給打亂了。
太平軍的組成,大多是些苦哈哈,沒怎麼見過世面,要是見過世面他們也不會參加這三點教,組成這太平軍,大將軍炮這玩意兒,許多人都聽過沒見過,瞧著兩山之上升騰的雲霧,和不時落到城中的彈丸,這些人有些戰慄了。
天父、天兄、天王再厲害,也不如這‘隆隆’的炮聲有威懾力,無奈的天父和天王,只能頻頻降僮來安定人心。
至於天兄,就不能指望了,誰敢指望一個被門板抬著的神棍?所以這事兒,就是蕭朝貴有心幫忙,洪楊二人也不會讓他出來丟醜賣乖。
瞧了炮擊永安的宏大場面,賽尚阿是心滿意足了,一篇錦繡文章的題目也出現在了他的腦海,至於文章,還得幕僚們操刀。
“炮擊永安、天塌地陷,大好!繼續這麼幹!”
留下這麼一句話,賽尚阿頭也不回,就離開了前線,這玩意兒你都炮轟永安,太平軍還能縮得住?萬一這太平軍突圍咋辦?相對於永安,還是桂林安全一些。
賽尚阿真的就甘願退下去嗎?那是不可能的,他還指望著肚子裡那篇花團錦簇的文章,來回應朝廷呢!說不準新帝一高興,就把他調回京師呢!
打一炮是打打一萬炮也是打,炮擊永安開始之後,向榮也拿出了真本事,一是封鎖永安,二是瘋狂的往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