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退回到隃縣境內,然後派人返回鄴城向袁紹報告,暫時不敢出兵攻打平原。

平原北面出現的幽州騎兵雖然只有數千騎,但若是直插淳于瓊率領的這路大軍的後方,斷了袁軍的糧草和後路,那後果就不堪設想。淳于瓊雖然未曾直面領教幽州騎兵的兇猛,但他卻沒有膽量來挑戰幽州騎兵這樣強勁的對手。

袁紹接到前方傳回的戰報之後,大罵淳于瓊和高覽都是無能之人,以三萬大軍竟然攻不下一座小小平原縣城。袁紹意欲繼續向平原增兵,結果這次被田豐、許攸和辛評同時勸阻,而郭圖還在昌邑,所以沒有人提出質疑。

許攸向袁紹建議繼續給兗州曹操施壓,讓曹操派兵奪下高唐縣之後,雙方一起出兵攻打田楷。田豐認為曹操不會答應這樣的要求,不如趁著部隊傷亡不大的時候,趕緊撤回冀州,暫時不要再圖青州。辛評則繼續向袁紹建議將治所遷至晉陽,這樣就不用擔心老巢的安危,可以抽調更多兵力投入青州戰事。

袁紹被幾位謀士的意見搞得有些頭暈,他現在有種騎虎難下的感覺。如果因為渤海方面振武營的騎兵剛一露面,就讓淳于瓊率軍撤回冀州,未免顯得自己膽小怕事,可若是讓淳于瓊孤注一擲地攻打平原,萬一振武營兩萬兵馬傾巢而來,將淳于瓊堵在平原境內,那就不是死傷幾千士兵的損失,而是三萬主力部隊有去無回。

思來想去,袁紹覺得還是自己在冀州的兵力不足才會如此被動,他不聽幾位謀士的勸說,派出快馬立即前往晉陽,讓自己的外甥高幹率領兩萬兵馬前往鄴城增援。

袁紹的想法是:既然振武營敢在平原以北搞事,那他就調集更多的兵力對付留守高邑的振威營,迫使鮮于輔不得不回援冀州,以此緩解平原方向淳于瓊面臨的威脅。

總之一句話,袁紹到現在還是不想放過田楷,不想放棄青州這塊地盤。(未完待續。。)

第三零四章 明修棧道

夏侯惇帶著部隊在盧縣逗留數日,耐心等候著派出去的探馬將平原和高唐的準確訊息帶回來。

當夏侯惇得知北海孔融竟然派出五千步兵前來增援田楷時,不由得皺緊了眉頭。

在後世某羅的小說中,獨眼的夏侯惇只是一個經常被人算計有勇無謀的莽夫,然而正史之中夏侯惇卻是曹操麾下始終排在第一位的大將,地位凌駕於張郃、樂進、于禁、張遼、徐晃、許褚、李典等名將之上,是魏國智勇雙全的一代軍神,去世之前官至大將軍,執掌魏國全部兵馬大權。

夏侯惇得知高唐縣的守將換成了孔融手下孫邵之後,沒有半分輕視之心,他想到孔融既然敢在此時派兵明目張膽地增援田楷,那就說明孔融肯定是有了跟冀州袁紹和兗州對抗的依憑,不論孔融的依憑是徐州還是幽州,總之青州的事態變得越來越複雜了。

夏侯惇派人前往高唐面見守將孫邵,提醒孫邵速速率軍撤回北海,不要蹚青州這灘渾水,否則日後會給孔融招來許多禍端。

孫邵此人現在雖然聲名不顯,但在歷史上卻是一位不輸給夏侯惇的牛人,當孫權稱王之後,他被拜為吳國第一任丞相。若論地位,丞相可是比大將軍還要厲害三分。

孫邵見夏侯惇想跟自己先禮後兵,便大大方方地將夏侯惇派來的使者放進了城內,而且還以招待客人的禮儀接待了這位使者。夏侯惇派來見孫邵的這位使者名叫夏侯廉,是夏侯惇的親弟弟。夏侯淵是夏侯惇的族弟,也就是堂弟。

夏侯廉對孫邵說:“竊聞北海境內黃巾肆虐,孫功曹為何不在北海協助孔相保境安民,卻置身於高唐這種兵戈四起的危險之地?”

孫邵面色平靜地說:“孔相受太傅大人之託,不得已出兵增援田楷。孫某身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