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驟減,孔融於是讓孫邵安心守在高唐,暫時不必回援北海。

不久之後,高幹率領兩萬兵馬從幷州東出壺關,增援冀州。密切關注袁紹兵力調動的太史慈立即率領振威營一萬五千精銳逼近鉅鹿郡南部的任縣,袁紹軍麴義部則率領兩萬兵馬北上迎戰。不等麴義率軍從邯鄲趕至任縣時,原本駐守於幽州涿郡的張郃忽然率領一萬五千步騎混合的部隊趕至任縣以東八十里的薄落津,與太史慈形成東西夾擊之勢。

張郃和太史慈兩員將領,當初都曾打敗過袁紹的軍隊,也跟麴義交過手,如今他們一起率軍南下逼近袁紹的老巢鄴城,其威懾力自然非同一般。

袁紹聽說張郃和太史慈竟然聯手而來,趕緊讓高幹率領本部兵馬北上增援麴義,以四萬兵力阻攔幽州和冀州聯軍的南下。

袁紹調動幷州兵力前來冀州的本意是要讓高幹率軍前去增援淳于瓊,以絕對優勢兵力一舉奪下青州平原郡,切斷渤海與青州之間的聯絡,如今高幹的兵馬被太史慈和張郃牽制在鄴城以北不能動彈,而淳于瓊雖然有三萬多兵馬,但因為懾於渤海鮮于輔的兵馬襲擾,依然不敢對平原縣城發起大規模的攻擊,田楷於是得以喘息,暫時不用跑路逃命。

當整個冀州和青州進入戰略對峙之後,從薊城出使北海的太傅府高階幕僚陳逸終於陪著一代大儒鄭玄離開了高密縣。在孔融派出的兵馬保護下從陸路向幽州行進。

陳逸面見孔融時便說過自己有兩件事情要辦,一件是說服孔融出兵支援田楷,另外一件則是迎接當世大儒鄭玄前往幽州講學。對於幽州方面迎接鄭玄前往,孔融不僅沒有半分阻擾之意,甚至是非常的支援和贊同。因為,孔融也希望鄭玄能夠找到一處可以安心著書授徒的清靜之地,而黃巾肆虐的青州和兵兇戰危的北海顯然不是長久之地。

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是這個年代最富盛名的經學大師。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此時所謂的“經學”,跟後世佛教和道教所用的經文,諸如《金剛經》、《道德經》之類完全不是一回事情。鄭玄這個經學大師,指的是融會貫通了漢代之前的儒家經典著作,他在過去數十年中遍注儒家經典,以畢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遺產,使經學進入了一個“小統一時代”。

鄭玄年輕時曾入太學攻讀《京氏易》、《公羊春秋》及《三統曆》、《九章算術》等學問,又從張恭祖學習《古文尚書》、《周禮》和《左傳》等,最後師從馬融學古文經。鄭玄中年時代遊學結束歸於故里之後。客居東萊郡的不其山,聚徒授課,弟子達數千人,其中後來成名的學生有趙商、崔琰、公孫方、王基、國淵和郗慮等人。

黨錮之禍發生之後。鄭玄遭到禁錮於是杜門註疏,潛心著述。以古文經學為主,兼採今文經說,遍注群經。著有《天文七政論》、《中侯》等書,共百萬餘言,被世人稱之為“鄭學”。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

中平年間,各地黃巾流民起義,以至天下大亂,躲在不其山中著書授徒的鄭玄因為糧食斷絕,終於無法維持下去,只好與學生們痛哭一場,然後就此分手,各自逃亡。也就是在這個期間,鄭玄的學生國淵隨管寧和邴原避禍遼東,崔琰則迴歸家鄉,後來又被曹操徵辟,另外諸如趙商、公孫方、王基和郗慮等人,也散落到各地,失去了音訊。

初平二年,也就是劉和迴歸幽州的那年,黃巾軍攻佔青州,鄭玄在老家高密也無法待下去,便帶著家人逃到徐州避亂。徐州牧陶謙曾大破黃巾軍,境內比較安定,當他聽說鄭玄到來,極為歡迎,以師友之禮相接待。鄭玄把自己安頓在南城之山棲遲巖下的一所石屋裡,很少出頭露面,仍然夜以繼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經典,註釋了十分有名的《孝經》。

鄭玄在徐州客居數年,當時孔融為北海相,對鄭玄特別尊崇,原因很簡單,因為鄭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