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上壘土澆水,則沒有這些問題,可以起到臨時的防護效果,直到明年四月冰化之時。”

“有這幾個月時間,應該足夠了。那便立即組織城中勞力開工吧!”趙雲拍板,做出決定。

接下來的幾天中,城內一萬多人不分白天黑夜地辛苦勞作,他們從城外不遠處掘坑取土,然後再將泥土填入草袋中做成幾十斤一個的土包,再由戰士們運到城牆上面,一層一層地整齊碼放。城內的百姓架起大鐵鍋和銅鍋化冰取水,然後抬到城牆上面一瓢一瓢地往草袋裡面澆灌,直到溫水在寒風中結成一層厚厚的冰,覆蓋在土袋的外面。

城內有四個聯合部落,正好一個部落負責一面城牆,在強敵來襲的重大威脅之下,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更沒有一個人問杜畿要工錢,大家只知道趁著東部鮮卑人未抵達之前將冰城澆築的越高,到時候大家就會越安全。

時光在白山城軍民的辛苦勞作中一晃而過,很快便是十天過去……

城中高聳的望鬥上,一位年輕的烏桓士兵全身裹得嚴嚴實實,只留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向著東面和北方使勁眺望。

忽然,他的瞳孔往內收縮,眼神中出現了緊張之色。

“當……當!”急促的報警銅鐘被他使勁敲響。

鮮卑人來了!

趙雲聞訊,從容登上東面的角樓,手持千里鏡仔細觀察著遠處隱約出現的鮮卑人的哨騎和前導部隊。

“立即派出信使,從西門離開,向馬城報告,便說東部鮮卑人已至,兵力超過兩萬,白山都尉府有信心禦敵於外!”趙雲向身後的傳令兵下令。

鮮卑人出兵,向來是大小部落聚合在一起,然後由共同推選出來的頭領進行指揮,他們不像漢軍出征時這般整齊森嚴,所以抵達作戰區域的時間往往前後不一,總要兩三天的時間才能聚齊。

鮮卑人如此散漫,卻也不怕漢軍出城攻擊先期到達的部隊,因為他們最擅長的便是遊動作戰。若是漢軍出城,先期到達的部隊便會朝著後方趕來的部隊靠攏,如果遇到那種不知道深淺的漢軍將領,只知道指揮部隊一味追擊,最後的結果很有可能便是陷入鮮卑人的重重包圍之中,導致全軍覆沒。

漢人最大的優勢,還是在於藉助城池等掩護進行有組織的防守作戰,在茫茫大草原上縱橫馳騁,那是鮮卑勇士與生俱來本領。

當城外的鮮卑人開始越聚越多時,城內的漢軍果然靜悄悄的沒有任何動靜,跟以往沒有不同。

先來一步的鮮卑頭領成律歸,是東部鮮卑最大首領素利的侄子。素利只比檀石槐年紀小一些,當初便是他帶著東部鮮卑七十多萬族人擁護檀石槐將東部、北部和西部鮮卑人聯合在一起與大漢朝進行對抗。檀石槐死後,鮮卑大聯盟瓦解,素利於是又在大鮮卑山(後世的大興安嶺)以西、燕山以北廣袤的東北草原上當起了老大,這一晃就是十幾年過去了。

素利已經感覺到自己老了,同時也越來越感受到幽州近幾年忽然冒出來的那個大公子實在是鮮卑人的頭號公敵,因此同意了軻比能的提議,派自己的侄子和部落內的勇士彌加一起率軍西征,策應軻比能的行動,同時也是鍛鍊下一代的接班人。

成律歸眯著眼睛,久久凝望著不遠處那座高聳的城池,臉色越來越黑。

“紇豆陵,你個蠢貨,睜開你那比馬還大的眼睛,好好看看前面這座城池到底有多高!”成律歸雙手緊緊拽著一個三十多歲的壯漢胸前衣襟,使勁地搖晃,勒得對方臉通紅,眼睛朝外猛鼓。

紇豆陵心中一陣發苦,他有些結巴地向成律歸解釋說道:“啟、稟大人……半個月前,我帶人前來此地打探時,這座城,真的……真的只有一丈多高……,也不知道漢人使了什麼神奇之術,竟然在這幾日內將城牆加高了兩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