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和李儒二人,雖然看著並不突出,但從鮮于銀和徐邈等人反饋給劉和的情報來看,兩人都是能力出眾的人才,足堪大用,所以劉和不是太擔心老爹在面對突然針對幽州的危機時,連第一波的攻擊都支撐不住。

劉和這邊動作起來不久,長安方面便忽然傳來了一個不太好的訊息。

原來李傕和郭汜等人因為跟長安呂布鬧了什麼矛盾,居然再度出兵聚向長安,似乎有二次兵圍長安的跡象。

劉和接到這個訊息不久,關東各州也極為迅速地知道了這個情況,並且一改上回個個裝聾作啞的操行,眾多勢力紛紛派出使者前往幽州,請求太傅劉虞擔當盟主,組織大家一起出兵長安,徹底解決李傕和郭汜等作亂的軍閥,將天子迎回洛陽。

上次解決了長安之危的劉和如今明明就在洛陽,關東眾多勢力卻捨近求遠地前往幽州向劉虞請命,這件事情怎麼看都有些反常。

不過這些使者也有託詞,他們言稱劉虞才是真正主持大局的人,而且劉和上次雖然盡了力,但卻並未將天子迎回洛陽,因此不足以承擔起統率關東各路聯軍討伐李傕、郭汜的重任。

劉虞身邊如今有謀士李儒做參謀,他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不妥,於是力勸劉虞不可答應此事,應將難題推到洛陽劉和的頭上。劉虞此前已經接到了劉和的示警,於是出語婉拒了各路使者的請求。將麻煩踢到洛陽那邊,讓大家前往洛陽聯絡自己兒子劉和,而且還可以推選德高望重的人擔任盟主,劉和肯定會全力參加就是。

各路使者也不為難劉虞,紛紛趕往鄴城求見袁紹,請他再度出山,擔任營救天子東歸洛陽的盟主。袁紹客氣地推辭一番,然後表示如果洛陽劉和同意歸他調遣,那就出面擔任這個盟主。

眾使者於是從鄴城前往洛陽,逼著劉和答應擁立袁紹擔任盟主。

劉和當然不能答應袁紹的這個陰險要求。

到了這個地步。劉和已經大概看出來是誰想對付自己了,如果此時他同意擁立袁紹為盟主,那麼接下來袁紹肯定會委任他為先鋒,讓他率軍去跟李傕和郭汜等軍閥拼命,而袁紹等軍閥則會順手佔了洛陽,然後徹底切斷劉和的退路,坐視劉和被關中的一群軍閥圍毆致死。

劉和不同意擁立袁紹為盟主,眾勢力又逼著他讓出洛陽,好為聯軍騰出一塊前進基地出來。結果劉和再次拒絕。

這一下,關東諸侯不幹了,他們紛紛指責劉虞父子居心叵測,一個竊據幽州不思營救天子。一個佔據洛陽卻妄圖自立,將各種汙水都朝著劉虞父子的頭上潑。

沒過多久,冀州袁紹、青州公孫瓚、平州公孫度、北海孔融、徐州陶謙、揚州袁術、荊州劉表向天下宣佈結成同盟,一起討伐妄圖篡權自立的劉虞父子。

孔融和袁術怎麼也攪和進來了?當初袁紹派人聯絡的時候。貌似並沒有跟他們聯絡啊?

原來孔融是被公孫瓚威脅所迫,而袁術則是出於當初劉和在丹水陰過自己的緣故,這兩方都是口頭聲援。實際並不派兵參與戰爭。

就算如此,整個形勢立即就有一種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感覺,似乎劉虞父子已經天怒人怨,為天下所不容。

初平五年三月,袁紹麾下大將顏良和文丑率領五萬大軍從幷州雁門郡的平城突襲了緊鄰的代郡高柳,幸好高柳守軍準備充分,劉虞不知何時將高柳守將換成了徐榮,這才死死頂住了袁紹軍的進攻。

與此同時,遼東公孫度派出的兩萬騎兵忽然出現在右北平境內,與公孫瓚部將田楷和公孫越所率領的三萬兵馬匯合,然後直逼漁陽潞縣,將守將鮮于銀圍在了城中。

冀州方面,袁紹出兵逼近廮陶,使得盧植無法將麾下部隊派往北方支援劉虞,而公孫瓚則將屯駐在青州的兵力集中在黃河下游樂安國靠近海邊的蓼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