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就拿出了一個很是公道的聯手盟約,在這份約定當中劉備對於張濟叔侄兩個佔據的地盤沒有半分覬覦之意,只是要求雙方今後在軍事上保持共進共退,一方遇到危險時,另一方要不遺餘力地進行救援。
張濟看過之後,覺得比較滿意,便與劉備約定了一個時間,然後雙方在魯陽與宛城中間的衡山腳下秘密焚香祭天,歃血為盟,結成了盟友。
就在劉備和張濟私底下搞小動作的時候,距離宛城兩百多里外的襄陽鄉下,在一個三面環山的谷中,一位年僅十九歲的白面書生正對來訪的幾位好友縱論天下形勢。
這個三面環山的地方,位於襄陽以西四十里,當地人稱之為隆中。這裡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有鶴相親,松篁交翠,恍如一處世外仙境。與友人縱論天下的這位年輕書生,名叫諸葛亮,字孔明,出自琅琊諸葛世家,如今隱居於隆中。
孔明出生於靈帝光和四年,當時降生在琅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望族,孔明的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他的父親諸葛圭曾經出任過泰山郡丞。孔明年少時命運多舛,在他三歲時,母親章氏病逝,在他八歲時,父親病逝。孔明有個哥哥,叫做諸葛瑾,有個弟弟叫做諸葛均,當時他們父母雙亡之後,便隨叔父葛玄到豫章赴任,後來朝廷派別的官員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來荊州投奔了劉表。
前年,諸葛玄在襄陽病逝,兄弟三人替叔父辦理了喪事之後,年長的諸葛瑾順江而下,前往江南尋找出路,諸葛亮和諸葛均則留在隆中替叔父守孝。
此時的諸葛孔明,用後世的話來說,還是一個年輕的憤青,他平日裡喜歡唸叨《梁父吟》,常常不知道天高地厚,居然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附近的鄉里對這個張狂青年不屑一顧,只有石韜、崔鈞和孟建等人相信他的才幹,不時來到隆中與他談論。
這天四位好友聚於隆中,孟建問諸葛對於天子還都洛陽和劉虞入京主政有什麼看法,諸葛略作思索之後,便說道:“這次天子還都洛陽,十分蹊蹺,似乎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不過對於大漢而言,卻是一件幸事。劉虞並無野心,為政以寬厚仁和為要,由他主持朝局,不會像當初何進、董卓擅權時動輒殺人無數,血流成河。”
“按你這麼說,那豈不是要普天同慶,今後大家都可以高枕無憂了?”石韜有些不同意諸葛的分析,反駁說道。
“廣元兄,容我把話說完。劉虞為政寬厚仁和,既是好事,卻也是壞事。因為如今天下已亂,各州自行其事,劉虞寬厚,必然導致朝廷的命令難以貫徹到各州,而劉虞的那個虎狼之子必然不會坐視其父為各州所欺,到時候少不得就是連番的大戰,到最後苦的還是天下百姓。”
“那以孔明之見,這天下最終會鹿入誰手?”崔鈞問道。
孔明搖頭,表示自己也無法看清。(未完待續。。)
第四六八章 四方震動(下)
袁術得知天子還都洛陽時,反應比較激烈,當晚便在臥房內折磨死了兩個女婢,似乎劉協回到洛陽比挖了袁家的祖墳還難以讓他接受。
當初袁術聽說袁紹丟了鄴城,文丑反水的時候,可是讓他高興了好幾天。這個自大而又敏感的傢伙,似乎永遠也看不得與他同父異母的袁紹有什麼好,反倒是袁紹倒黴的時候,他就格外的開心。袁紹趕走李傕,佔了關中,袁術聽說了之後卻沒有生氣,因為他覺得袁紹這是在自尋死路,等到劉和佔了幷州之後,就可以對袁紹進行關門打狗。
袁術之所以對天子還都洛陽如此生氣,那是因為他心中有著不可告人的野心。他巴不得天子劉協當初在長安時被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