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趙雲所言,白山城孤懸在白山以北,距離最近的寧縣也有兩百多里,若是鮮卑人大舉圍攻,除了據城死守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奇招妙計可想。趙雲這麼問杜畿,其實也有考校的意思在裡面。
杜畿沉思許久,說道:“胡人的最大優勢便是來去甚快、飄忽不定,公子准許我率領都尉府兵馬留守白山城,目的便是要以此城為餌,引誘鮮卑人前來攻打。幽州騎兵行動迅速,一旦發現鮮卑人大舉進攻,可以迅速從內線趕來增援,予敵重創。鑑於此,屬下以為對付來犯的鮮卑人,不可操之過急,當徐徐圖之,使其降低警惕之心,始終圍著白山城打轉,進而給吾方騎兵主力從敵後方突襲創造機會!”
趙雲點頭,對杜畿的分析非常滿意。
“伯侯抓住了關鍵之處,此戰便是如此!”(未完待續。。)
第三四零章 澆水築冰城
白山都尉城,簡稱白山城,坐落在幽州西北白山山脈的北方一百里,距離東面的濡水河三十里,是在這兩年內才開始修建起來的。
白山都尉杜畿,年過三十,能力出眾,上任之後大力推行劉和定下的“同化”之策,將原本附屬於閻柔的數十個部落進行了整合,變成四個大的聯合部落,每一個部落之中都有兩成的漢人,三成的烏桓人和五成的鮮卑人。這四個部落被杜畿命名為左、右、前、後四部,施行半軍事化的管理,每部設有曲正一人,曲佐兩人,隊率四人,由本部各族進行推選,七人當中有兩個漢人,兩個烏桓人,三個鮮卑人。
杜畿作為都尉城的最高長官,軍政一把抓,有生殺予奪的大權,但卻從不濫用手中權力,講究以理服人、以法治城。因為杜畿賞罰分明,執法公正,不會偏袒漢人,加之四部的七名核心管理者來自三族,相互之間可以進行有效的監督,因此整合的四個聯合部落對於杜畿都很擁護,對於他下達的各項命令也能很好的執行。
杜畿上任不久,便將修建白山城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為了能在北方草原上為幽州築造一座堅固的衛城,杜畿專門組建了一支牛馬運輸隊,又組建了一支採石隊,他讓採石隊到白山之中開鑿出修建城池房屋所用的條石,再由運輸隊以牛車和馬車運回百里外選中的城址,就這樣開始了愚公移山一般的壘石建城。
後來劉和得知杜畿的宏大計劃,非常的支援,當時正好遇到幽州大旱,許多青壯勞力無事可做,劉和便從州內調集五萬勞力翻越白山。前去支援,這一干便是半年之久。
如今,由青石壘成的白山城已經初具輪廓,雖然只有一丈多高,南、北兩座城門,但也讓城內留駐的軍民感覺心中踏實許多,就算得知東部鮮卑人可能要來攻打,依然能夠穩住心神,做好各種迎敵的準備。
這天,趙雲和杜畿騎馬繞著環形的城牆仔細巡視一圈。檢查牆體和城門洞是否存有縫隙和糟虛的地方,以便及時進行修葺補全。
“城牆還是有點矮了,雖然可以阻擋胡人的騎兵,但胡人若是攜帶了井欄和雲梯,守軍的地形優勢就會不復存在。只怕到時候傷亡太大!”趙雲皺眉,有些擔憂地說道。
“築城的工程量太大。還需至少兩年工夫。才能完全築成高三丈的城牆,短時間內只能藉助現在的規模進行防禦了。”杜畿有些不甘地說道。
趙雲思索片刻,忽然說道:“如今正值隆冬天氣,可否組織人力用草袋裝上土,在現有牆體的基礎上堆高兩丈,然後從上向下日夜澆水。使其結冰堅固,成為一道冰牆,這樣便能大大增強城牆的防禦能力。”
杜畿聽了趙雲這個建議,稍一考慮。便露出驚喜之色,興奮地說:“此計絕對可行!若是沒有下面一丈多的石牆作為基礎,在平地上澆築冰城,容易因為基礎不牢而塌方,而且胡人來時也可放火炙烤,因此無法實施。如今在現有的一丈多高石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