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實在難以取捨和權衡,前方形勢又是瞬息萬變,暫時就讓李嚴和趙雲合兵一處,駐守安次,靜觀冀州袁紹的動靜吧。”劉虞最終的意見是暫時停止進攻公孫瓚,等摸清了袁紹的動靜之後,再定下一步的行動。

劉和贊同劉虞的意見,說道:“這樣也好,反正我們從一開始就是採取守勢,不是擴張和進攻的策略,這次陽鄉大捷俘獲的降兵和戰馬,足夠我們消化一陣子。如果公孫瓚依然賊心不死,對廣陽郡和涿郡抱著想法,到時候我就讓趙雲和李嚴接著揍他!”

第一五七章 後怕

陽鄉之戰過後第三日,鮮于輔率領兩千騎兵前來接收公孫越麾下降兵。

鮮于輔率領的這兩千兵馬原本駐守於廣陽城內,當初是為了防止公孫越或者鄒丹率軍向北攻掠,同時也是作為預備兵力,隨時增援前方或者回援薊城。兩千兵馬雖然不多,但在關鍵時候還是能給部隊爭取一些撤退或者固守的時間,透過這個安排也能看出眾將制定的作戰方案並非一味的冒險激進,而是攻守結合,隨時可以進行調整。

李嚴將被俘的四千九百多俘虜和一千七百餘名傷兵盡數移交鮮于輔,同時還有己方受傷的近千士兵以及死去的八百多士兵的遺體也一併交給鮮于輔,他本人則率領五千兵馬趕往安次,與趙雲部匯合,謀劃下一步的作戰行動。

如何轉運這些俘虜、傷兵和己方戰士的遺體,以及如何處置戰死敵兵的屍體,頓時成了鮮于輔需要面對的一個大難題。幸好鮮于輔來時不是一個人,他還帶著一位軍師,所以這個讓他頭痛的問題很快迎刃而解。

徐邈便是大公子臨時配給鮮于輔的軍師,雖然貌似不怎麼給力,但實際上很能幹。

這位“文宣隊長”從鮮于輔軍中挑選出一百個頭腦機靈、口齒伶俐計程車兵,對他們集中進行了半天的“短期培訓”,主要培訓內容就是教會大家如何宣揚太傅大人和公子的仁慈寬厚,宣傳己方的俘虜政策,特別強調幽州人不殺幽州人,只要大家老實聽話不反抗,不僅有飯吃,還不會受到打罵和虐待。

徐邈上午忙完這事,下午就將一百名士兵分到降兵當中,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來分化和安撫這些降兵,效果非常明顯,俘虜們原本擔心會受到殺害和各種毆打侮辱,聽了這些“宣傳員”的宣傳之後,終於安定下來。

徐邈見降兵的情緒穩定,便從中挑選出一批表現積極計程車兵,告訴他們城外還有戰死的同伴屍體需要掩埋,由他們這些人來做這件事,可以告慰逝者的在天之靈。俘虜們覺得能夠親手埋葬死去同袍的遺骸可以減輕內心愧疚,於是按照徐邈的要求在城外十里處一片土坡上掘坑起墳,然後將死去的兩千四百餘人妥善安葬。

在做這些事情的同時,徐邈還從陽鄉附近調集醫者前來為俘虜當中的傷兵進行救治,雖然救治的手段和條件沒有對待己方傷兵那麼好,卻也讓俘虜們感到了真實的關心和照顧。

經過這三件事情,降兵們完全相信了徐邈的話,不再為今後的命運擔驚受怕,他們自覺服從管理,老老實實地呆在看管營地之內,等候著下一步的安置。

徐邈見降兵已穩,於是建議鮮于輔立即率領所有人馬離開陽鄉,返回廣陽。

鮮于輔對於徐邈的這番作為非常滿意,採納了徐邈的建議,將五千俘虜分作兩部分,其中表現積極的兩千降兵跟隨在徐邈和五百名騎兵身後,護送所有的傷兵進入就近的涿縣城內進行休養;表現普通的近三千降兵被鮮于輔親自率領一千五百名騎兵解往廣陽,隨行的還有八百具戰死士卒的遺體。

按照此前的慣例,劉虞麾下計程車兵戰死之後,將被統一送往軍都山中集體安葬,日後接受百姓和家人的祭祀悼念。

陽鄉城內被俘的敵軍戰馬多達八千餘匹,被李嚴挑選了兩千匹好馬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