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則專心於內部治理和遼東之事。”

言談之間,劉和想起一件事來,他問郭嘉:“遼東公孫度那邊最近有什麼動靜?”

郭嘉答曰:“自從上次公孫度派出的兵馬在薊城慘敗之後,他便派兵徹底封鎖了通往遼西的路上通道和海上航道,如今想要滲入遼東刺探情報十分困難,最近並沒有什麼重要的訊息傳回。”

劉和感嘆說道:“這個公孫度,再這麼搞下去,遲早也得步公孫瓚的後塵。在他那邊明明有王烈、邴原、管寧和國淵等大才可用,偏偏卻要被陽儀和柳毅兩個混賬牽著鼻子走,真是浪費人才啊!”

“公子,不如我們想個主意將王烈等人引到薊城來?”

“這事有點懸。自從上次鮮于明輝和韓子佩兩人去過遼東之後,公孫度便派人將王烈和管寧等人監視起來,如果弄得不好,不僅引不來這幾位賢士,反而害了他們性命。”

“這事交給我來處理,公子只管等待好訊息就行。”

“好啊,你若是能將他們幾個弄過來,我便送你一份大禮!”

“什麼大禮?”

“現在說出來就不靈了。”

“……,公子,不帶你這樣的!”(未完待續。。)

第二九零章 連鎖反應(上)

劉和在幽州擴軍備戰的動作很大,根本無法隱瞞,也不需要隱瞞。以劉虞驃騎大將軍的身份,就算麾下聚有百萬兵馬也不算僭越,而幽州這次擴軍之後,總共也不過十萬兵馬,所以完全符合情理。

幽州組建五路大軍的訊息傳到冀州,盧植立即效仿,將防守高邑的兵馬命名為振威營,由太史慈出任該營主將,兵馬大約有兩萬之數;將防守渤海的鮮于輔所率兵馬命名為振武營,仍由鮮于輔擔任主將,麾下兵馬大約一萬五千人。

因為太傅劉虞兼任驃騎大將軍之職,代替中央朝廷統管黃河以北諸州事務,盧植便向劉虞上書,請將軍府加封太史慈為四品振威將軍,加封鮮于輔為四品振武將軍,加封冀州別駕沮授為宣威將軍。

驃騎將軍府不過是個空架子,劉虞平時只是頂個名頭,他更多的時候還是行使太傅的職權,而具體的軍事則由大兒子劉和全權負責。盧植在冀州組建兩軍自然是得了劉和的默許,至於對太史慈和鮮于輔兩人的加封,那就更不會有什麼阻力和問題。

很快,冀州方面收到薊城的許多任命公文,其中冀州牧盧植被加封為正三品的輔國將軍,其餘人的擢升和加封則悉數按照盧植此前的請示全部批准。

雖然盧植沒有為自己討官要官,但以他的身份如果不予加封相當級別的將軍封號,則難免會讓人覺得劉和刻意架空了冀州和盧植。

驃騎將軍府對於冀州的這番任命和擢升,自然無法瞞過時刻關注著北方形勢的袁紹,為了應對劉和接下來的動作,鄴城車騎將軍府內文武雲集,眾說紛紜,好不熱鬧。

袁紹的這個車騎將軍封號,還是在初平元年擔任討董盟主時自加的封號。此前何進的弟弟何苗曾經擔任過車騎將軍這一職位。後來何苗被何進部將吳匡和董卓弟董旻所攻殺,屍體被棄於苑中。按照大漢武官規制,車騎將軍僅次於大將軍和驃騎將軍,金印紫綬,地位相當於上卿,或比三公,主要執掌京師兵衛和宮衛,為武將之中的第二品。

雖然當初由袁紹主導的討董作戰不過是一場虎頭蛇尾的把戲,但卻為他賺足了名望,而且這個車騎將軍的封號朝廷也未授予別人。所以他就繼續理直氣壯地戴在自己頭上。

鄴城車騎將軍府內有類似於薊城驃騎將軍府的各級官職設定,其中袁紹的首席謀士田豐因為名望資歷而居長史之位,鐵桿追隨者逢紀擔任司馬,謀士許攸則擔任別部司馬,級別與田豐和逢紀兩人相同。後來從韓馥帳前轉投袁紹的郭圖和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