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為了確保西線的兵力可守可攻,劉和先是命令田豫率領鎮北軍輕騎營和徵募來的烏桓騎兵趕至遼東,接著又將護衛自己的數千龍虎衛步兵派往陽樂,而且還將孫禮、徐邈這樣的重要手下派往西線。大大增強了西線的兵力和指揮。
為了減輕高句麗人給東線鮮于銀主力部隊造成的壓力,劉和緊急調動冀州振武營五千步兵增援沓氏。當時公孫度已將麾下水師收縮至大遼水入海口附近的兩百里海岸線,不然從冀州出發的這五千步兵未必敢橫穿渤海前往沓氏城。
劉和在遼東西線不斷增兵添將的結果就是徐晃以請君入甕之計,將無慮附近的一萬多慕容鮮卑圍殲在了扶黎城東南二十里外,然後一舉奪下了醫無閭山東部的無慮城,將醫無閭山這道屏障丟在了身後。劉和在遼東東線增兵的結果就是讓鮮于銀再無後顧之憂,可以將一萬七千步軍全部集中在新昌附近,讓龜縮在襄平城內的公孫度再也不敢出城。
公孫度也知道鮮于銀親自率領的東路這支部隊對自己的威脅最大,猶如懸於頭頂上的利劍,一旦斬落下來。就是人頭落地的下場。他曾多次派出部隊攻打駐守在新昌的度遼軍,其中動靜最大的便是鮮于銀帶著部隊前往安市阻擊高句麗人那次。可惜那次雖然留守新昌城的度遼軍僅餘不到九千人,公孫度出動了兩萬多兵力前來偷襲,卻被坐鎮新昌城的度遼軍軍師李儒揍了一個鼻青臉腫。
李儒是誰?曾經統領二十多萬西涼軍的董卓帳前首席謀士,現任的幽州監察署的署長,最後一個身份才是度遼軍軍師,他這半輩子什麼大場面沒有見過?這次為了對付公孫度這頭盤踞在遼東的猛虎,劉和可是下足了本錢的!遼東西線有徐晃、田豫、孫禮、徐邈眾多手下,東線則是直接將李儒這位低調的猛人派給鮮于銀。如果不是因為田疇現在負責整個北方的情報任務,說不定這次劉和會將田疇一起派到遼東來。
李儒在鮮于銀率軍離開之後,似乎早就預料到公孫度回來偷襲,因此下令留守的九千度遼軍士兵做好各種接戰準備。結果公孫度率軍來襲時,狠狠捱了一悶棍,然後捂著滿頭包趕緊退回了襄平。一場預謀已久的偷襲變成了對方早有準備的攻堅戰,公孫度又怎麼敢將自己剩下的家底全都在新昌城外拼個精光呢?
當初度遼軍在奪下新昌城逼近襄平不到一百里的時候。公孫度還在西線坐鎮指揮,鮮于銀當時若是率領東線的一萬四千步兵突襲襄平城,或許有三成把握奪下襄平。但他卻沒有這麼做。因為鮮于銀和李儒都知道攻城戰是最艱苦的,就算留守襄平城的兵力僅有一萬,而且公孫度還不在襄平城內,但取勝的把握依然不大,而己方需要付出的代價卻太大,所以鮮于銀寧可將部隊駐守在距離襄平不到百里的新昌,也不願去冒這個險。
冷兵器時代,交戰各方都沒有可以迅速摧毀城寨護牆的手段,所以若非局面完全佔據優勢,很少發動自殺式的攻城作戰,頂多是圍三缺一地威逼或者佯攻,畢竟訓練有素計程車兵是有限的,如果全都折損在堅城之下,就算拿到了這座城池,日後的統治和防守都是問題。
劉和麾下的部隊這些年大仗小仗打了不下百場,卻是沒有打過一場上規模的攻城戰,反而是經常藉助於城池的掩護引誘敵人前來攻打,或者是將敵人從城池中引出來然後在野外作戰。如果說攻城戰的話,也就是度遼軍在沓氏外海登陸之後,曾經以一萬七千人圍攻過僅有兩千士兵駐守的沓氏城,而當時也不是靠蟻附攻城,只是憑著浩大的聲勢將守城的公孫度軍嚇得投降了。
公孫度經營遼東十數年,襄平城作為他的老巢,自然是被修築的無比堅固險峻,加之襄平城北有大梁水、城西有大遼水、城東有室偽水環繞屏障,所以就算鮮于銀率軍從南面抵近到了距離襄平不到百里的新昌城,但公孫度依然有信心繼續堅守下去。他將水師一半的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