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不知道,吐火羅派使者來控訴,李佐國就對底下的軍將申斥一番,然後李護這些將領就收斂一段時間,然後就更加變本加厲的進行打掃,那可真是打掃了,連人都全部搶跑了,吐火羅無奈,只有強忍,國境線向南邊一再的退,在靠近大唐邊境的國土上基本沒有了人煙。

在李嗣業的命令下來了之後,整個安西的十幾萬大軍開始了準備,而雄烈好戰的安西唐軍全部都渴望著能夠再立新功,戰爭的氛圍濃郁了起來。

關中潼關外三十里,官道上正有一行三十多人騎著快馬往北打馬疾馳,三十幾騎全部是唐軍的武器鎧甲,三十多人卻有六十多匹戰馬,都是一個雙馬,這些唐軍個個精悍老練,雖然身穿甲冑打馬飛馳卻隊形保持得非常的好,所有的唐軍全部一層層的圍住了中間的一人,即使在打馬飛馳都沒有露出一點空隙。

中間被保護得嚴嚴實實的人身穿同樣的唐軍鎧甲,不過鎧甲要精美華貴得多,防護力也看得出來非常的強,有這麼一隊精悍的騎兵保護應該是非常安全了,但是這個中年人發福了的臉上卻顯得有點驚惶,這正是冒險回長安向唐玄宗表示忠心的三鎮節度使安祿山。

安祿山自認為已經牢牢的把握住了唐玄宗的心理,所以這次回長安是險實安,果然楊國忠雖然在唐玄宗面前說了安祿山的無數壞話,但是唐玄宗這個皇帝看順眼了一個人簡直是無條件的信任,其實對楊國忠來說是有跡可循的,唐玄宗對李林甫,對楊國忠自己,都是這樣無條件的信任。

對安祿山也是這樣,安祿山奉旨進京唐玄宗就覺得安祿山還是忠心的,不然會一召喚就進長安嗎?如有二心就根本不敢回來了啊,於是就覺得安祿山是忠臣了,根本沒有在聽楊國忠的話,對安祿山溫言撫慰,還多有賞賜。

照理說安祿山應該很得意的度過了此次危機了,但是在長安期間安祿山遭到了三次刺殺,最危險的一次一隻弩箭射穿了安祿山的衛士長,衛士長正好在出門的時候走到了安祿山的前面,結果安祿山看到了從衛士長後背透出的弩箭,要是安祿山走快一步估計死的就是他了。

對於這樣的刺殺安祿山本能的認為一定是楊國忠乾的,楊國忠眼看無法搬倒安祿山乾脆撕破臉皮直接用刺殺這一招了,安祿山卻是對這招沒有辦法,最後一次行刺安祿山是在安祿山的府中,刺客來了高手,安祿山正好在地下室睡覺,結果在上面臥房睡著的安祿山的替身,包括守在府中的二十八名親兵全部被殺,安祿山看著自己手下這些身經百戰的精銳士兵的屍體,一時間心中冰涼,楊國忠在長安居然有這樣強橫的實力?

於是安祿山連夜出了長安,他要回到自己的地盤,這樣才能夠放心,安祿山怕了,他不想在長安提心吊膽的等待下一次刺殺了。

刺殺安祿山的行動確實不是楊國忠做的,是李建勤,李佐國的吩咐李建勤記在心裡,同時鄭春民在李白的調教下神功大成,於是李建勤底氣十足的開始了針對安祿山的刺殺,要不是安祿山運氣好,早就被李建勤和鄭春民的最後一次刺殺給解決了。

安祿山只想早早回去,心中對楊國忠的恨可謂滔天,一定要殺我嗎?安祿山心中想著,楊國忠,我安祿山與你不共戴天。(未完待續。)

第四章 大唐亂局

天寶十四年春末,整個大唐處於一種混亂之中,首先是傳來南征大軍的訊息,將近二十萬大軍加上同等數量的輜重兵,還有大唐將近兩年的賦稅全部毀於一旦,大軍回來的只有五千多人,其餘的唐軍幾乎全部消失,死於瘟疫的唐軍在撤退的路上幾乎將路都鋪滿了,死去的唐軍的屍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