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今國朝富庶之地,盡在江南,江南熟則天下收。若開海貿易,民皆逐利,廣植桑麻,不種稻谷,則幾十年後,南方無糧,天下動盪,則得不償失。
另外還有那不給面子的,直接就說嚴鴻年輕識淺,不足擔此大任。再者如今倭寇未除,海面不靖,佛夷與倭寇暗通款曲,售賣軍械,理應予以嚴懲。當初在雙嶼之戰,佛夷與汪直勾結,負隅頑抗,又多在沿海燒殺搶掠。如今允許他們在壕境修整,已然是天恩浩蕩,如何還能讓其得寸進尺,開埠互市,獎懲混淆,國朝威嚴何在?再者,如今的現實背景下,即使開埠,又哪有商人敢冒刀兵之險前往貿易?倭寇平,則開埠行,否則只是紙上談兵,萬難成功。嚴鴻此舉,純屬本末倒置,兼有賣國之嫌,另聞其得佛夷重賄,為夷人進言,請以嚴懲。
嚴嵩一派自然要維護自己家孫兒的利益,再說他們又知道這開埠其實是皇帝的意思,你罵我孫子賣國,豈不是自尋死路?因此打發出自己家的御史言官,與這些上本之人互毆成了一團。這等打爛仗的時候,就要看誰人多。嚴家戶大人多,而徐階一派又按兵不動,坐觀成敗,甚至還有些邊緣出來隱隱幫著嚴嵩說話。一通爛仗打下來,嚴嵩派局面上佔住了上風,反對派的人手顯然有點不敵。
可就在此時,傳來白蓮教匪為亂,海滄船傾覆,嚴鴻下落不明的訊息。那些反對開埠的人頓時來了精神,紛紛表示,海面險惡,海滄船尚且傾覆,何況其他?而廣東的本土豪商,竟然有白蓮教徒,足見倭寇、白蓮教、佛夷、豪商實在是沆瀣一氣。若是準其開埠,這無異於引狼入室,壯大這般賊人勢力,請天子早做定奪。
嘉靖也有些慌了手腳。透過這次爛仗他看的清楚,朝廷裡對於開埠的事,有不少人牴觸。只是嚴家用強力手段壓制,維持出一個支持者佔多數的假象而已,如果嚴鴻再死了,自己就算開埠,也面臨無人可用的窘境。他只能連續下旨,斥責王鍅辦事不利,不能保住欽差安危。尤其這其中還牽扯到了白蓮教,更是王鍅行事怠惰的證據,幾道聖旨口氣也越發嚴厲。
嚴嵩那邊自然也恨的咬牙切齒,組織人馬,要開始整理王鍅的黑材料,準備把他送下去給自己孫子陪葬。至於鄧子龍,連黑材料都省了,弄死個小小百戶,還用的著黑材料麼?然而,就算把王鍅千刀萬剮,能換回嚴鴻一根毛麼?
就在這愁雲慘淡中,後來總算得到上報,嚴鴻大難不死,迴轉福州。這一來,嚴家固然眉開眼笑,老皇帝也是大覺欣慰。對於那些反對開埠的奏摺,更是不屑一顧。
只是後來,又有汪直被拿的本章遞來,更說明倭寇進犯,倒讓嘉靖有些難以裁決。照他原先的想法,是想招安汪直,開海通商賺錢。可是現在按王本固的說法,汪直是來刺探軍情的,而且確實倭寇已經發動了進攻。那汪直到底是真心想招安,還是另有圖謀啊?
這會兒怎麼辦,也是頭疼得很。若說把汪直殺了吧,那以後是否就沒法招安了?可是要說放,這倭寇一鬧,汪直就放了,朝廷顏面何在?你又如何保證放了之後,倭寇就老老實實招安?而且畢竟之前下旨嚴拿倭寇的是自己,這沒個正當理由就放了,說不過去啊。嘉靖皇帝左右為難,甚至有些惱羞成怒,覺得嚴鴻這小子給我出這麼個難題,老夫等著看你怎麼擦屁股,擦不好,我收拾你爺爺去!
幸虧接著便有陸炳進宮,把嚴鴻的密報送來。這份密報字數不多,先說明王本固捉拿汪直一事始末,然後向皇帝闡述了嚴鴻自己的幾個看法:其一,現在倭寇中間,有人想招安,有人想繼續造反。其二,汪直看情況是想招安,不然他也不會大模大樣上岸了。其三,所謂刺探軍情什麼的,很荒謬,沒道理。其四,從時間上說,王本固抓汪直和倭寇進犯,這倆事情幾乎同時發生,其中有鬼,有人在搞破壞。最後,嚴鴻說了自己用的穩軍計,拖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