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了。”

談仁皓笑而不語,如果真的確定以南下為重點的話,那麼第一特混艦隊很有可能被分到西南太平洋戰區去,而不屬於廖漢翔管轄的太平洋戰區。當然,談仁皓相信,要不了多久,他肯定有機會到太平洋戰區的管轄範圍內作戰的。

第二日,帝國的宣傳機構就公開了佔領關島,成功獲得馬里亞納群島戰役勝利的訊息,報紙,廣播,以及大街小巷裡談論的都是這件事情。馬里亞納群島戰役是唐帝國與美國之間的第一次大規模戰役,從年初打到了七月份,在七個月的戰鬥中,交戰雙方投入了上千艘艦艇,上萬架作戰飛機,上百萬的作戰部隊,在這個南北長八百餘公里,東西寬百餘公里的群島上反覆爭奪,打了三次打規模海戰,五次大規模登陸戰役,難以計數的空戰。結果,唐帝國獲得了最後的勝利,佔領了這座地理位置極為重要的群島,將帝國的本土防禦圈向東推進了兩千多公里。

這僅僅是唐帝國與美國之間的第一場大規模戰役,戰役的慘烈程度已經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美國不是口木那種可以輕易戰勝的對手。這次戰役還同時使那些妄想著迅速戰勝美國,獲得勝利的人閉上了嘴。

馬里亞納群島戰役拉開了唐帝國與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血戰的序幕,從這裡開始,圍繞著太平洋上的島嶼,以及澳洲的控制權,唐帝國與美國將無所不用其極的投入其本身能夠承受的最大限度的軍事力量,展開一場又一場的殘酷戰鬥。這些戰鬥串聯起來也就是整個太平洋戰爭。當然,誰也不會在這個時候知道,勝利最終將屬於誰,對兩個實力相當,且都已經發動起來的對手來說,誰也無法預測下一場戰鬥的勝負。

談仁皓並沒有如同唐帝國的百姓那樣歡呼勝利。馬里亞納群島戰役的勝利是建立在慘痛犧牲與巨大損失的基礎之上的,這是一次用鮮血,犧牲,毀滅等等換回來的勝利,同時,這也是唐帝國向最終的勝利邁出的第一步!

第十九章 微妙的變化

這次的帝國京城之行讓談仁皓有了一種新的感受,京城仍然是那麼的繁華,但京城百姓已經不再像以往那麼樂觀了。在百姓口頭,談論得最多的不是勝利,而是慘痛的代價,還有口木現在的局勢。

戰爭已經進入了第四個年頭(實際上還沒有滿三年),帝國百姓對戰爭的看法明顯理智了很多。在戰爭的第一年裡,悲觀與憤怒的情緒明顯出現在了每一個帝國百姓的臉上,戰爭初期的慘敗,以及被動挨打的局面讓激怒了帝國的所有人,也激發了帝國百姓的鬥志。戰爭的後兩年,帝國百姓更多的時候聽到的是勝利的喜訊,彷彿勝利指日可待一樣,可到了24年,隨著美國參戰,戰局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口木戰敗並沒有對戰局產生多大的影響,帝國已經不可能在短期內獲得勝利,也不會立即失敗。在這種情況下,帝國百姓對戰爭的看法明顯分成了兩派。

大部分百姓仍然堅信帝國將是最後的勝利者,自從帝國進入了憲政時期之後,勝利就一直伴隨著帝國,在無數次的戰爭中,帝國都是最後的勝利者,就算是在上次大戰中,帝國仍然是面子上的勝利者(實際上,帝國輸得很慘)。現在,雖然帝國面對著歷史上最強悍的挑戰者,但仍然有絕大部分的帝國百姓堅信勝利仍然屬於帝國,而且這只是遲早的事情,那種自豪與自信仍然充實著他們的內心。

除了這部分人之外,還有一部分人在懷疑戰爭的必然性。雖然這部分人也相信帝國將獲得最後的勝利,而且是透過激烈的戰鬥獲得的勝利,但是他們卻在懷疑戰爭帶來的除了勝利之外,還有什麼是值得帝國驕傲,值得百姓為之付出慘痛代價的好處。可以說,這部分人都是現實主義者,勝利是肯定的,可值得為勝利付出巨大的犧牲與損失嗎?而最終勝利能夠給帝國帶來多少好處呢?難道如同之前的每次戰爭一樣,在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