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一艘飄揚著龍旗的軍艦。船政派出了新造的大馬力軍艦“威遠”前來施救,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在6月6日這天趁大潮將“福星”拖離海灘,進入水中。4天之後,在臺灣蘇澳擱岸近一年的“福星”在“威遠”拖帶下跨過臺灣海峽,進入馬江,回到闊別以久的船政。

經查驗,遭此大難的“福星”艦體居然基本完好,足見建造之初選料、施工的用心。主要的損傷是船材間的捻縫都已鬆動,需要重新施工,船頭尾的龍骨多處發生脫落,船內的蒸汽機、鍋爐全部鏽蝕,需要修理。隨即拉上拖船塢大修。(28)

從船政的奏報看,“福星”的艦體用了兩個多月時間就修整完畢,但是鍋爐、蒸汽機鏽蝕非常嚴重,直到1878年末才告竣工。目前沒有資料顯示這些鏽蝕的鍋爐、蒸汽機究竟是如何修理的,是全部更換,抑或是分件拆散刮修,如果是後者,勢必會對“福星”艦的航速產生負面影響。

“福星”艦修理同時,管駕楊永年被調離這艘軍艦,後又歷任船政的“琛航”、“龍威”(“平遠”)等艦管駕。繼任“福星”管駕一職由船政後學堂第三屆畢業的許濟川擔任。1880年,同是第三屆畢業生的陳英接替他的同學,成為“福星”艦第三任管帶,管帶“福星”艦派駐海壇島(今福建平潭境內)一帶巡防。

拖帶搶救“福星”的“振威”艦此後也留用於船政,與“萬年清”、“福星”等軍艦一起在臺澎海防服役。“湄雲”級剩餘的“靖遠”號軍艦則於1881年被調撥往江南,進入了南洋水師的序列。

星隕馬江

1884年,中法兩國在越南問題上關係日益惡化,兩國陸軍接連開戰。6月觀音橋事件爆發,為了勒索中國賠款,法國遠東艦隊開往中國東南沿海,意圖佔領一二個重要通商口岸作為質物,猶如綁架勒索的海盜作風。身兼東南重要的通商口岸、中國造船工業基地之一的福州成為重點目標。由於中法兩國尚未正式宣戰,法國軍艦得以借遊歷之名陸續大量進入馬江。

馬江之戰前停泊在江面上的“福星”艦,近旁的白色軍艦,就是激戰中曾隨同“福星”一起衝向法國軍艦的船政蚊子船“福勝”。

為圖備戰,欽差大臣張佩綸、船政大臣何如璋等立刻將分散各處的船政軍艦調回馬尾,駐泊海壇的“福星”於7月間回防馬江。8月23日上午,法國艦隊透過法國領事通知閩浙總督以及馬尾的各國領事、船隻將於當日開戰,頗有一番騎士決鬥的風範。然後因種種問題,船政直到當天下午開戰前仍然未得到任何訊息。

見到法國軍艦上準備開戰的反常舉動,欽差大臣張佩綸為了探明實情,命令船政工程師魏瀚乘坐火輪舢板前往對岸的福州海關打聽訊息,結果火輪舢板被法國艦隊誤判作是中國杆雷艇來襲。法國艦隊司令孤拔在旗艦“窩爾達”(Volta)上命令開火,軍艦“野貓”(Lynx)以標準的防杆/魚雷艇戰術進行反應,戰鬥桅盤裡的哈乞開斯機關炮立刻開火,中法馬江之戰爆發。

以往傳統的史著中,大都提到馬江之戰打響後,法軍最先用兩艘杆雷艇分別進攻船政艦隊的“揚武”和“福星”艦,激戰中“福星”還曾擊傷了法國45號杆雷艇。然而根據近年掌握的法國檔案進行分析,實際當時法國杆雷艇出擊的分別是“揚武”和“伏波”,有關“福星”和45號艇的戰鬥屬於訛傳。

大戰爆發時,“福星”艦位於旗艦“揚武”的側翼,並沒有遭遇45號杆雷艇的襲擊。海戰開始後,“福星”艦管駕福州人陳英不顧彈雨紛紛,親自登上露天飛橋,指揮下方的160mm威斯窩斯主炮作戰,屬下勸其暫避,陳英怒目“爾欲走我耶?!”看到旗艦“揚武”先遭杆雷重創,又被法國“窩爾達”等軍艦聚攻,陳英下令砍斷錨鏈,衝向法國艦隊作戰。戰雲瀰漫中,“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