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
陳良弼、蔡懋極言不可守,李綱卻道:“城堅且高,樓槽誠未備,然不必樓櫓亦可守。壕河惟樊家岡一帶以禁地不許開鑿,誠為淺狹,然以精兵強弩佔據,可以無虞。”
趙桓回顧宰執問計,宰執無不茫然,又問李綱,李綱道:“今日之計,莫若整傷軍馬,一揚聲出戰,固結民心,相與堅守,以待勤王之師。”
趙桓又問誰可為將,李綱道:“朝廷平日以高爵厚祿畜養大臣,蓋將用之於有事之日。今白時中、李邦彥等,書生未必知兵,然藉其位號,控馭將士,以抗敵鋒,乃其職守也。”
白時中、李邦彥一聽嚇得面如土色,在他們心裡領兵抗金和送死沒有兩樣,所以要讓他們領兵,那還不如直接打斷他們的腿!李邦彥顫抖得話也說不出來,白時中跨上一步怒道:“李綱!要領兵你為什麼自己不去!”
李綱道:“陛下若不以臣為庸懦,而令臣治兵,臣願以死相報。唯臣人微官卑,恐不足以鎮服士卒。”
李綱此言乃是求一個名分,當此危變之時,趙估為了逃命連皇帝都不幹了,宋廷官爵可謂賤如糞土!趙桓也不再吝惜,問白時中等執政中尚有何缺。宰執對“尚書右垂缺”——原來尚書右丞宇文粹中己跟著趙桓他爹逃了,所以空缺。於是趙桓開了金口,除李綱為尚書右丞,面賜袍、帶、笏,命李綱留守京師,以同知樞密院李稅為副。而那邊白時中等人還在勸趙桓快逃。李綱費盡口舌,好說歹說,表示汴梁一定守得住,把趙潔說得頭昏腦脹,這才勉強答應留守。
李綱鬆了一口氣,就要出宮料理守備之事,不防又一個太監冒出來道:“上皇己行,則事急可知,陛下豈可留此獨受荼毒?”
趙桓臉色大變,連龍椅也坐不住了,失聲而泣,掩面而哭,眼淚鼻水擋都擋不住,硬嚥道:“卿等毋再留聯,聯意己決,將親往陝西,起兵以復都城,決不可留此。”
李綱慌忙跪下,垂淚進言,以死相諫。趙桓扭不過李綱,無可奈何之下,只好道:“卿既留聯,治兵禦寇之任便專以委卿,萬毋令稍有疏虞。”
李綱這才心神稍定,再拜受命。
李綱出宮後,便以執政身份主持戰備。各路命令傳下,又召曹廣弼前來參謀。曹廣弼在孔壁書社早等得望眼欲穿,這時欣然而至。自燕山傳警以來趙官家就想著逃跑,直到此時才開始整治京師戰備。
汴粱城防,重在外城,又稱國城,乃周世宗所築,周長四十八里兩百三十三步。宋朝建立以後,趙匡胤決定擴建汴粱,因為原城牆曲而宛,狀如蚯蚓蛇伏,頗不美觀,所以有文臣令鳩工作圖,設計成一個四四方方、筆直好看的城池,四面皆有城門,坊市經緯其間,井井有條。結果趙匡胤一看到圖紙勃然大怒,親自拿筆塗改,將城牆改得迂曲縱斜,旁註雲:“依此修築!”卻是維持原來城牆的大致模樣而略有增築而己。
文臣雖覺城牆建成這個樣子十分難看,但也不敢不遵。他們卻不知道周世宗、宋太祖全從軍事考慮,迂曲縱斜,考慮的都是攻守方便!
而到了政和年間,我們偉大的藝術家皇帝趙佶陛下卻對他祖宗建起來的這座醜陋的城牆很看不上眼。美學修養深厚的蔡京揣摩上意,奏請擴建城牆,以便宮室苑囿之奉。趙佶大喜,命一個太監主管此事,花費了偌大的人力物力,把汴粱的城牆改得規矩方正,美觀大方。
曹廣弼這時見識己頗為高明,隨李綱巡視了一圈城牆後驚得膽戰心驚,心道:“這城牆受攻面這麼大,如何守得!”
但金兵數日內就會到達,這時想改城牆哪裡還來得及?只好儘量用所有之兵力人力為固守計,以百步法分兵各御,每壁除保甲、居民、廂軍之屬外,又用正兵二千餘人。出府庫錢糧,修葺樓櫓、布掛氈幕、安放炮座、設定弩床,又運磚石、施燎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