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民兵”,其實論到配備、待遇與訓練與漢部正規軍均無多大差別,趙立等四個民兵寨子早展成四支頗為可用的軍隊。這時聽劉錡告急,趙立便請出兵援救。陳正匯頗感猶疑,怕派出人去以後山東半島難以固守。

趙立道:“如今登、萊兩州擁眾十餘萬,不計後勤隊伍,光是戰鬥隊伍便有六萬五千人!只是沿膠水佈防,幾乎每一里都有哨站,防得固然周密,但這樣防範費兵太多,而且不免有過冗之嫌。不如只以兵力佈列三處要道:一在膠水下游海倉鎮,守半島西北門戶;一在膠水中游膠中寨,守半島正西門戶;一在淮子口西板橋鎮,守半島西南門戶。海倉、板橋每處各用五千正規兵馬,一萬民夫,因其靠海,另有水軍為援。膠中寨用一萬正規兵馬,兩萬民夫。如此我們便還有四五萬精兵可以隨機調動,或攻或守,反見靈活。”

陳正匯道:“萊州西境並無天險可以阻截胡馬,膠水又不是長江、黃河那樣的大水面,我怕守住了這三個地方,金兵卻從其它地方入侵。”

趙立道:“金軍在我們監視底下要繞過這三個地方入侵登州、萊州,能過來的兵力必然不多。登、萊兩州民氣頗為可用,民風又悍勇,大可鼓勵他們自衛自防!我們再以機動兵力驅逐策應,必能將之驅逐出去!”

陳正匯還是覺得不保險,趙立又道:“若要保險,則莫過於禦敵於門外。如此則劉錡不能不救!”陳正匯便令一郎將引兵五千去救,趙立嫌少,請自將兩萬人去救,陳正匯道:“若調兩萬人北上,萬一兵敗,到時候金兵南下,只怕我們連膠水一線都守不住!”只答應再增派五千人。

這時宗輔的大軍已經兵臨臨淄,第一個五千人援軍開到時包圍未定,因此得以進城,但第二個五千人卻在中途遭到金兵伏擊,損失過半,不得已退回山東。

宗輔一邊攻城,一邊以偏師追著那批敗兵的尾巴直到膠水,山東半島為之驚震。

楊應麒聽說山東戰事不利,登、萊兩州有失陷之危,忙飛書問陳正匯是否需要援軍,一邊令遼南、日本、流求、麻逸的兵馬整裝待。

陳正匯收到書信後就想請援,趙立反對道:“金軍的兵力未必就強過我們多少,而且他們攻我們守,我們又是本土作戰,完全可以抵消金軍的優勢!何必再請援軍?再說遼南等地的軍隊可都是漢部的直屬部隊,和我們登州打慣了‘民兵’旗號的隊伍不同。如今大將軍還未救出,一旦讓漢部的直屬部隊和金軍接刃,訊息傳出,恐怕後患無窮!”

陳正匯一聽也感怵然,問道:“趙將軍以為當如何?”

趙立道:“以不變應萬變,仍按照我當初的說法,分北、中、南三門戶布兵,同時宣佈萊州戒嚴!”又道:“劉錡雖然接連兩次戰敗,但他能以兩萬人不到的兵力獨擋宗輔,亦見其能。可再撥兵民萬人給他,我引兩萬精兵出擊,與他作犄角之勢。”

萊州援軍未出,而劉錡又敗。這次他是焚城突圍,軍隊到濰州時過城不入,徑往南邊的密州去了。金兵尾隨而來,佔據濰州州城時花費了一些時日,而劉錡也因此得以脫身。

趙立聞訊領精兵三萬人渡膠水與宗輔相持,陳正匯也將山東半島的軍事指揮中心從清陽港遷到淮子口。劉錡聞訊,又派人來求兵,這次來的竟是他的副將徐文。

陳正匯見到徐文,不悅道:“劉將軍三戰三敗,居然還好意思來請求增兵!”

徐文反駁道:“劉將軍如今仍然掛名宋將,而我徐文吃漢部俸祿日子已經不短,在漢部內部,論親疏、論資歷我都遠勝於他,但眼見他屢戰屢敗,我卻仍然願意當他的副將!為何?因為這些‘敗仗’反而讓我徐文更加認為他有資格做我的主將!不但我這樣,此時跟隨劉將軍一路敗下來的兵將也都如此!”

陳正匯沉吟道:“但如今我實在無兵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