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這段已經長達十幾年且將會繼續下去直至死亡的守寡生涯。

在安娜看來,朗巴爾親王夫人雖然還活著,但她的生命從十九歲時失去那位sī生活làngdàng的富有丈夫起,便不再帶有彩sè。

這是一大悲劇。

第六百零五章 辭職信

第六百零五章辭職信

時間到了八月底,法蘭西國內一切正常,普魯士、奧地利等地也未發生什麼變故,整個歐陸宛如一片平靜的湖水一般,連一絲水bō都未出現。首發然而,在這表面太平之下,卻也暗藏著無盡漩渦。

普魯士大軍撤回本土後,腓特烈二世立刻開始著手徵兵,以補充軍力。

在前次大戰中,普魯士損失慘重,從一個擁有十八萬常備軍的歐陸一流陸軍強國變為只擁有不足十五萬兵力的準一流陸軍強國。雖然十五萬陸軍仍然比歐洲絕大多數國家的陸軍兵力更多,而且普魯士陸軍的質量亦是冠絕歐陸,然而,仇敵奧地利擁有二十萬常備軍,仇敵的盟友法蘭西擁有三十萬常備軍,腓特烈二世本就是一個憂患意識極重之人,自然不願束手待斃。

不過,當普魯士擴軍的情報傳回巴黎之時,路易只是唏噓一下,便將其放在了一邊。因為情報顯示,普魯士雖開始補充巴黎,可速度卻進展緩慢,至於火槍、火炮等武器,更是生產乏力。

普魯士的陸軍素質在歐陸數一數二,可軍隊最重要的除了勇敢、守紀計程車兵之外,最重要的便是武器。普魯士恰恰缺乏法蘭西、不列顛、奧地利那樣的兵工廠和大規模製造能力,因此,在人員差額能立即補齊的情況下,武器匱乏成為了唯一制約其恢復軍力的因素,這也是決定xìng因素。

除了普魯士之外,奧地利和bō蘭也是歐陸不安定因素之一。

在前次戰爭中,bō蘭曾對奧地利宣戰,並派出了軍隊。雖然bō蘭軍隊在戰場上失敗,並被全部趕出了奧地利土地,可直到現在,兩國邊境都劍拔弩張,火yào味極為濃郁。戰爭雖然暫時未開,但也不知哪一天便會到來。

除此之外,俄羅斯、瑞典、丹麥等國的動向也令路易十分關注。

情報探知,在前次大戰後期,俄羅斯軍隊在與bō蘭的邊境東側集結兵力,似乎有西進的意向,只是因為在集結完畢之刻,中歐戰事也恰巧結束,他們才遠調離去。

至於瑞典、丹麥兩國,自挪威之戰後,北歐便未平靜過。瑞典未防止丹麥的報復,而加強軍力,特別是海軍方面的發展。丹麥方面為了復仇和奪回失地,並費盡全力重建前次大戰中損失慘重的海軍。

各國都有著開戰的意願,只因為暫時實力不濟,才能勉強保持和平。對此,路易認得極為清楚,也為了準備下一場歐陸大戰,而著手補充軍力。

法蘭西雖然是前次大戰的唯一勝利者,損失在各國中也極為小,可這並不意味著損失能被忽略。一場戰爭下來,法蘭西陸軍自難以避免地出現了損失,陸軍需要進行補充。此外,國庫在戰爭中也有消耗,為戰爭等突發事務準備的特別預算已然用盡,這一年內,國家都難以再介入一場戰爭。

由於歐洲各國都在等待因戰爭造成的傷口的復原,所以和平才會到來。

8月31日,巴黎舉行了慶祝戰爭勝利的凱旋儀式,但也就在同一日,路易收到了財政總監杜爾哥送來的一封辭職信。

次日,9月1日,路易專程去了杜爾哥的住所探訪。

杜爾哥是路易自洛林時代便極為器重的財政方面的能手,在克服財政赤字、國庫空虛等危機時,他的貢獻最大,功勞也最大,同時,他也因此得到了路易的信任,路易早已經習慣了有他負責財政。

路易為了隱秘行蹤和低調行事,而化名為拉羅謝爾伯爵秘密到訪。當他被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