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靜靜聽著,他也沒想過在呂副書記這會有什麼答案,可剛才呂文怡的旅遊見聞給他很大啟發,他興奮的回到自己辦公室,開始認真的思索和籌劃。

雖然馬志遠沒有去過呂文怡去過的旅遊現場,但可以想象得到那裡的情景,在海州大學時,學校裡的小路上就是鋪的鵝卵石,人走在上面,鞋底薄了腳底有種按摩的感覺,很舒服。

把坦克大炮放在用水泥砌成的水泥墩上,這個也好辦,不過就會砍閥樹木,再說要人工把那麼大的鐵傢伙抬上水泥墩也不行,得弄上吊車,吊車又會怎樣進去呢?保持坦克飛機的現有狀態不動,只是在它們周圍砌上水泥是否可行,馬志遠在思索著,一直到下午,他才想出了一個初步方案:

為了將這片抗戰時期遺址規劃建成愛國思想教育基地,同時又不破壞其原生態,可採取以下措施:

1 保護原有的抗戰遺址:確保坦克、兵車和碉堡等歷史遺蹟得到妥善保護,不進行任何破壞性的改造。

2 建立展示區域:在遺址周圍設立專門的展示區域,透過圖片、文字或多媒體等方式,向遊客詳細介紹抗戰歷史。

3 設定步行道:鋪設與自然環境融合的步行道,方便遊客參觀,同時減少對植被的破壞。

4 生態教育:利用自然資源,開展生態教育活動,讓遊客瞭解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5 限制遊客數量:避免過多遊客對遺址和生態環境造成壓力。

6 導遊培訓:培訓專業的導遊,確保遊客在參觀過程中瞭解歷史和生態知識。

7 建設服務設施:在不影響原生態的前提下,建設必要的服務設施,如休息區、衛生間等。

8 加強管理監督:定期對遺址和周邊環境進行監測和維護。

透過以上規劃方案,既能讓這片抗戰遺址成為富有教育意義的愛國教育基地,又能保護其原有的生態環境,實現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的完美融合。

:()走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