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太東上市的百人參觀團,越發地感覺自己跟對了人,樂哈哈地返回香江幫著唐煥造勢去了。
唐煥沒有隨行,因為他不想早早地去香江被人鼓譟,還是等部下們把事情處理得差不多了再現身也不遲。
反正現在的局面都在掌控之中。先是在已經勝出的前提下。觀察會有哪些勢力跳出來站在自己的對立面;接著在港督交接的權力空白期間。宣佈完成收購;最後在馬島戰爭結束之前,確定資產重組方案,召開股東大會。
不過,倫敦的一些股東,無法接受怡和的改名換姓,彆彆扭扭地不肯動身來香江捧場。
對於這些不識時務者,唐煥只是暗中冷笑,“咱們一步步地來。先把資產關係和組織架構捋順了,然後再收拾你們。”
另外,唐煥選擇在日本多逗留一些日子,也是因為他除了視察一些投資之外,有幾項合作需要談。
多媒體個人電腦的計劃,其第一步自然是從相對簡單的聲音環節開始。
早在讓方圓電腦可以理解音樂cd和cd…rom之前,唐煥便透過功能擴充套件卡和軟體結合的方式,在apple ii和方圓電腦上實現了電子樂器的效果,與之伴生的有一項名叫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midi即樂器數字化介面的技術。
到1970年代末,電子樂器便已經在北美、歐洲和日本地區。普及到普通人消費能力可以承受的地步了,可隨著市場的繁榮。廠商之間標準各不相同,互不相容的問題日益突出,這自然給消費者的電子樂器互連需求造成了極大的困難。
就拿apple ii和方圓電腦來講,它們要想控制不同廠家生產的電子樂器,就必須對應推出不同版本的系統。
這種呼聲,廠商們也要重視,於是在1981年6月,成立於1972年的日本電子樂器、裝置及軟體生產商roland corporation——樂蘭公司的創始人梯鬱太郎,向美國oberheim electronics 公司創始人tom oberheim提出了標準化的想法,後者又和sequential circuits公司總裁dave smith——戴夫。史密斯討論了此事。
原本時空裡,戴夫。史密斯便被稱為midi之父,其自然做了很多開創性的標準化工作,而且工作效率很高。
到了1981年10月,討論的參與者又多了雅馬哈、k、河合樂器製造公司三家,唐煥這一方則是在今年一季度末正式加入的。
按照這個趨勢發展,雖然標準還沒有成形,但midi團體的規模就已經越來越大了
不同於原本時空裡大行其道的mp3等聲音波形的數字化資料流,midi屬於一種標準的通訊協議。
有了它,電子樂器製造商們就能建立起來,用以確定計算機音樂程式、合成器和其他電子音響裝置互相交換資訊與控制訊號的方法。
可以用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明midi對於個人電腦的意義,其可以讓ea正在為方圓電腦開發的電子遊戲,在音樂方面更有表現力。
對於掌控行業標準的事情,唐煥向來都很重視,日本這邊有不少參與midi的公司,他自然要借這段時間溝通一番,尤其是雅馬哈公司。
就在唐煥不緊不慢地忙著這件事的時候,部下彙報說,目前身在寶島的林清瑕,有急事聯絡他。
雖然現在還沒有攜帶方便,能夠全球通的手機,但唐煥還是為自己這個空中飛人,打造了一套由衛星電話網、公用電話網組成的,效能可靠的全球通訊方案,只要有急事,用不了多長時間,他就能夠收到訊息。
林清瑕可不是不靠譜的人,既然明言了有急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