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斡胝蕉貳4艘蛔髡郊蘋�豢晌嬌悸遣恢芟輟�
古斯特少將也沒有怎麼反對,只是提出最好是建立一個補給站後,再行進攻。但參謀部的人強烈反對,認為如果要建立補給站,那勢必要先進攻另一點,這就完全暴露了遠征軍的進攻方向,失去出其不意的效果了。而且在福州附近根本就沒有合適的地方可以建大型補給站。澎湖列島倒是可以建補給站,可它離福州太遠,意義並不大。梅特葉上將考慮良久,決定還是採納參謀部的意見,試探性地進攻福州。
滿清政府接到英國、法國、美國、西班牙、奧地利五國公使遞交的抗議書和最後通牒後,並沒有太多地放在心上,只是死了“借師助剿”這條心。但清王朝的兵部還是下文各沿海主要港口炮臺,要求他們作好戰爭警戒;另還下文廣州,上海及其它對外通商口岸外國人主要聚集的地方,清兵要嚴防警戒外國人的活動。
1853年4月初,清政府兵部接到情報,一支法國的大型艦隊駛入中國海,此事震驚了滿清朝野。慌了手腳的滿清咸豐皇帝及一干文武大臣,這才想起去年五國公使發出的抗議書及最後通牒令,他們想馬上派人通知五國駐華公使重啟談判,什麼條件都可以再商量,合適的人選只能是奕訴親王。於是乎,咸豐皇帝下旨召回奕訴,任命其為對外事務欽差大臣,全權處理一切有關外交事宜。
等奕訴親王惶恐地接旨謝主龍恩後,馬不停蹄地趕往上海時,五國公使早已撤出上海。在上海的外國人都已集中居住,並被告之限期撤離中國,不然後果自負。奕訴親王知道大勢晚矣!大戰在即!他並沒有下令為難這些外國公民,他知道不管戰打得怎麼樣,最後還是要談判的,只為一時之快,到頭來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公元1853年5月4日,西落的太陽依依不捨地向西山沉下,滿天的霞光映紅了大地,一支由八艘軍艦組成的小型編隊,突然開進馬江,不等岸上的清軍發出任何警告,震耳欲聾的炮聲響轍大地,暴雨般的炮彈落在馬尾炮臺的平臺上,第二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
馬尾炮臺,是閩江口上的咽喉,保衛福州府的要塞。因由此入海的“馬江”又名為“馬尾”而得名。它位於福建福州東南,是閩江下游海軍天然良港。馬尾港是一河港,四周群山環抱,港闊水深,可泊鉅艦。從閩江口至馬江,距離30餘公里,沿岸形勢險峻,炮臺林立。它早在明朝中期時為了抵禦倭寇的騷擾時就已建成。嘉靖末年,戚繼光率部在閩安壘石構築松門、東高、烏豬、高山四座城寨,屢退倭寇。
在清朝康熙年間為了對付臺灣鄭氏家族的海軍進犯,又在閩安築水門炮臺,在南般筑北岸炮臺,在閩江對岸的象嶼築南岸炮臺,同時用花崗石夯土建成閩安鎮城。北岸炮臺又稱南般炮臺、亭江炮臺、閩安炮臺,在高約20米的小山上設有一座半地穴式主炮臺,直徑達18米。西面沿江另有五座炮臺連座。北岸炮臺與南岸炮臺呼應扼守閩江,可謂一夫當關啊!康熙末年,在閩安鎮城的外圍又建築了崇新、登高、員山3座城寨,每座佔地約6…7畝,後來又建田螺灣水寨、水門道炮臺、鸚哥寨,拱衛閩安城。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滿清王朝吸取失敗的慘痛教訓,採購一批岸防炮,主要為了加強沿海各主要港口的防禦,這其中就包括馬尾炮臺。馬尾炮臺主炮現在有五門,副炮有五十多門,還有兩營綠營共二千多清兵在山下的寨營把守,配備有部分火器。馬尾炮臺可以說固若金湯。
遭到突然襲擊的清軍馬尾炮臺,燃起熊熊大火,燒遍了大半個山坡,一些炮位掩體被掀翻了天,但損失並不大,必竟他們接到兵部命令後,一直處於戰爭戒備狀態。馬尾清軍立即發起反擊,炮臺的清軍指揮官是唐耀坤總兵,四十來歲,中等身材,作戰勇敢,指揮鎮定,是清兵少數幾個從基層一步一個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