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舞獅舞龍’純屬群眾娛樂活動,它也需要特定的時間;只有‘唱山歌’利於在公共場合開展,具有很強的娛樂性、觀賞性、參與性、又對老百姓的生活與思想有巨大影響。” 潘文華市長秉承林逸主席“開展群眾活動,開放思想,開拓新局面”的思想,對廣西民間傳統的民俗文化進行歸類盤點,覺得“唱山歌”是一種很不錯的群眾活動。
“唱山歌”是廣西壯族老百姓的傳統民俗文化,俗稱“三月三”、“歌圩節”,歌圩,壯語叫“窩埠坡”、“雙龍垌”,意為到田間或巖洞外唱的歌。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擇配為主要內容;夜歌圩在村子裡,主要唱生產歌、季節歌、盤歌和歷史歌。除農曆三月初三,春節、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滿月、喬遷等時節都可形成歌圩。甚至趕圩路上歌逢對手時,也可形成臨時歌圩。其起源有多種傳說,一說劉三姐發明山歌,眾人爭相傳唱,逐漸衍成歌圩; 一說為娛神,除災驅疫;一說為紀念一對堅貞情侶。歌圩節前,人們要備好五色飯和彩蛋,姑娘們還要趕製繡球。歌圩日,小夥子和姑娘們都穿節日盛裝,男攜禮物,女揣繡球,成群結隊前往。有的抬著劉三姐神像繞行歌圩一週,才開始對歌。有的則由姑娘們搭起五彩繡棚,待小夥子到來,邊對歌、邊審度對方人品、才華。有的是男女對列,姑娘向意中人丟擲繡球,對方如果中意,就在繡球上綁上禮物,擲還女方。有些歌圩有碰蛋的習俗:小夥子用手上彩蛋碰姑娘手中彩蛋,姑娘如願意和他做朋友,就露半邊蛋讓他碰,不願,就整個握住。還有的是甲村向乙村送去綵球,相約還球時舉行山歌比賽,如乙村輸了,綵球不準送還,來年繼續比賽,直到唱贏為止。
林逸聽說南寧市今天舉行第一屆“唱山歌”大會,很高興。“把壯族男女青年大膽追求愛情的唱山歌找物件的形式從偏遠的山區搬到南寧市來舉行,這對老百姓那種‘包辦婚姻,主張女人裹腳、足不出戶’的傳統封建思想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對根據地人民政務院提倡的‘婦女解放’是一個很大的促進。”林逸讚許。
林逸很有興趣,想去看看,屋裡的幾個女人,馬紫芳、夏依濃、夏紅也嚷嚷著要去。正好,南寧市市府“唱山歌”籌備委員會邀請林逸主席及廣西省黨政軍部分領導作為嘉賓出席開幕式。林逸身著便裝,精神隨意,帶著三個美豔無比的女人——馬紫芳、夏依濃、夏紅趕往設在南寧市南郊南湖公園的唱山歌現場。
會場人山人海,最搶眼的是一大群身著鮮豔民族服裝的壯族青年男女,他們分成兩大群,英俊瀟灑的小夥子們精神抖擻地站在一堆;美麗大方的姑娘們花枝招展地圍成一團。另外還有兩群很獨特的小團體,正神情緊張,極不自然地擠成兩團,他們是人民軍、政府部門、社會團體中被南寧市府動員起來參加唱山歌大會的未婚小夥子小姑娘們。居於漢族傳統文化禮節,他們都害羞地在人群中躲躲閃閃的,與站在另一側的壯族小夥子姑娘們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們有的用手捂著臉;有的把頭垂得很低;有的把臉往同伴有狐臭的腋下鑽;有的拼命往人群中鑽,可剛鑽進人堆,好不容易感到“安全”些時,一回頭髮現又被別的夥伴擠到人圈邊緣了,於是又像受驚了的老鼠一樣,尖叫著往人堆更深處鑽去。大家熙熙攘攘、交頭接耳的,很是熱鬧。
一切準備就緒,林逸主席及一行嘉賓們被安坐在一個被簡易設定的會臺對面的第一排,臺上除飄著一些綵帶,簡單擺著一張罩著紅布的桌子外,什麼也沒有。時辰到了,潘文華市長大步流星地走上講臺,神情激動地說:“我現在宣佈:南寧市第一屆唱山歌大會開幕式開始!”
隨著潘文華市長擲聲落地,下面傳來陣陣熱烈的掌聲。潘文華講了近一刻鐘的開幕式開頭語,主要講了南寧市政府籌備南寧市第一屆唱山歌大會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