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是逞、逞一時之能!不是不、不聽指揮,是、是槍走火了。”大頭斷斷續續地說。
“我知道,我不怪你,我不怪你!你堅持住!我揹你走!來!”石頭想反身背起大頭。
“石頭快,快,敵人上來了,我們要趕快撤退啊!”小三子也很悲痛,邊開槍阻擊敵人,邊催促。
“石頭!我、我不行了,你、你們走吧!不要管我了!”大頭用盡自己最後一點力氣推開石頭。
“別怕,我會帶你走的,我們一起來,一起回去!”石頭仍不放棄。
“給我一槍,給、給我一槍!謝、謝謝了!”大頭祈求。
“不行了,不行了,快,快走!”小三子大叫。
石頭還在拉大頭,大頭微笑地看著石頭,滿嘴的血泡從口中湧出。小三子的子彈射完,站起身來,拉著石頭說:“大頭已經死了,我們快走吧!不然就真的來不及了。”
“不,他沒有死!”
小三子拾起大頭的槍,對著他的胸部開了一槍後,對著石頭說:“現在死了吧!回去隨便你怎麼揍我!”然後不管石頭的反抗,拉著他就跑。
第九十章 普奧之戰
西洋五國聯軍順利佔領廣州城,這巨大的勝利並沒有給奧地利帝國帶來什麼喜悅的心情,因為他們在西歐與普魯士王國發生的一場戰爭中一敗塗地,被徹底地排出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事物之外了。
公元1853年11月,普魯士王國聯合奧地利帝國以丹麥王國企圖吞併石勒蘇益格及荷爾斯泰因兩地區為藉口發起對丹麥之戰,僅僅一個月時間,丹麥戰敗,被迫簽訂合約,承諾放棄上述兩地區,普魯士王國和奧地利帝國分別得到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達到各自的目的後,這兩個貌合心不合的德意聯邦共和國內的兄弟國家,就開始出現齟齬,可這正是普魯士王國所需要的。
其實早在普奧發生對丹麥之戰之前,普魯士王國的首相奧托·馮·俾斯麥命令內閣制定戰略方案時,就要求為將來的對奧戰爭的發生埋入伏筆。
普奧對丹麥之戰勝利後,依據簽訂分享戰利品的條約,規定: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因為普奧共有,但分別管理。奧地利帝國管南面的荷爾斯坦因,普魯士王國管北面的石勒蘇益格;荷的首府基爾港的防務委託普魯士王國國防軍擔任,鄂爾登堡由普奧軍隊聯防;普魯士王國有權建築經荷爾斯坦因境內的鐵路,開鑿北海通波羅的海的運河。
又是“共有”,又是“分管”;又是南,又是北,如此複雜,豈有不出現矛盾的?為什麼要弄得如此複雜呢?奧地利帝國首府維也納的政治精英們曾戲稱這份條約是“沒有謎底的謎語”。其實,這些都是普魯士王國內閣政治精英們挖空心思想出來的方案,他們的用意很清楚,就是要為普魯士王國將要進行的德意志統一之戰,給自己發動對奧戰爭埋下伏筆。試想,奧地利地處南德,荷爾斯坦因地處北德海邊,中間橫著普魯士,奧地利要真正掌握荷爾斯坦因,會有多大麻煩?奧地利管荷爾斯坦因,普魯士管石勒蘇益格,由普魯士至石勒蘇益格必經荷爾斯坦因,普魯士就不能利用“共有”、“過道”製造事端嗎?因此,這個“謎底”在俾斯麥那裡早就有了。用他的話來說,這是“一張遮蓋裂縫的糊牆紙”,俾斯麥曾寫道:“我們在這裡遇到的問題,是隻要歐洲的政治形勢許可便可隨時用來作為發動(對奧)戰爭的藉口的問題。那麼這張”牆糊紙“什麼時候會被子捅破呢?
解決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因危機,俾斯麥立即把搬掉最大的政治障礙物奧地利列為他的政策重心,普魯士王國內閣外交部與參謀部為此作了相當的準備工作。然而,俾斯麥真的要推行這個戰略決策,並非易事。
從歷史上來說,普魯士還不是傳統的德意志國家。公元前5世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