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精明能幹。利益集團尚未形成穩固,國家尚且不安穩,人人居安思危。都有上進意識和進取意識,如果這不是貞觀,如果這不是李世民,那麼一切都會不一樣,蘇寧有時候非常慶幸自己穿越到了貞觀朝而不是其他的什麼朝代,這是一個王朝最清明最上進的時期。

所以大唐成功了,大唐前所未有的以大量的惠民利民政策使得百姓對大唐的統治和李二陛下的統治交口稱讚,即使是戰爭也是如此,過往的戰爭無論獲勝還是戰敗,只要有損失,承擔者肯定是老百姓,誰會喜歡戰爭,出了人出了力什麼都沒得到不說,到頭來還要被奪去財產,誰會喜歡?

大唐的戰爭不是如此,打了勝仗,一定會掠奪大量的財富和人口,滅不了那個國家就簽訂利國利民的條約,獲取大量利益,朝廷賦予了,那麼有什麼天災**的說免除賦稅就免除賦稅,還有額外的賞賜和足夠的賑災,因為國家有錢了,不稀罕那一點點稅收,朝廷的收入不再僅僅依靠著百姓種地的收入,而是依靠更多方面的收入。

別的不說,僅僅是勞動改造政策,一下子就免除了困擾百姓們千餘年的徭役給廢除了,大唐依靠著從國外擄掠而來的奴隸去從事那些最低下最卑賤的事情,間接的也將大唐百姓的地位提高了不少,使得不少原先最底層的升斗小民都有了底氣,知道自己比誰高貴,比誰優秀。

這些奴隸的大量引入不僅僅使得百姓們脫離了徭役這道沉重的枷鎖,更使得百姓們有了些許的尊嚴意識,知道自己是什麼人,奴隸是什麼人,森嚴的等級意識雖然造就了社會之間的相互距離,但是一個新的完全不屬於大唐人的底層出現,卻無形間將大唐人這個整體聯合的更加緊密,更多的大唐人已經不再願意從事一些特殊的職業,使得這些職業根本招募不到人去做,但又非做不可,於是只好找奴隸來做,花錢買奴隸。

於是,一些被稱作賤業,從事之人被視為賤人納入賤籍的職業就這樣從大唐人這三個字的含義中祛除了,尤其是第一批平民讀書人的漸漸嶄露頭角,民間逐步出現了“大唐無賤人”這樣的說法,強烈要求大唐官方把賤籍這樣的東西從大唐人身上取消掉,去給那些奴隸安插賤籍,大唐人生來就是高貴的,怎麼可以被納入賤籍,從而成為和那些奴隸一樣的賤人呢?除了犯了大罪之人,其他人都不可以被稱作賤人!

這樣的聲音越來越高漲,以至於各地的御史們頻頻上書給李二陛下向其陳述民意,李二陛下高度重視,召叢集臣進行商議,群臣們也紛紛認為這些年一些賤業被奴隸佔據了主流,很少有大唐人願意做了,而且都認為這樣的事情就該是奴隸去做的,那些俘虜是大唐人共同的奴隸,大唐人怎麼可以和他們共處一個等級?

甚至有官員認為就連那些最被人瞧不起的風塵女子或許都比那些奴隸要高一個等級,至少她們是大唐人,而不是外族人,誰也不是天生了就註定要做落入風塵的不是嗎?

在這樣的思想的主導之下,加上李二陛下和長孫皇后最後一個愛情的結晶——玉成公主的誕生,李二陛下龍顏大悅,喜不自勝之下,將諸臣討論了三個多月的《賤者從良疏》正式審批,下達門下省正式稽核,魏徵很高興的簽署了自己的名字,正式下達民部頒佈天下,將此草案正式加入《貞觀律》之中,從即日起在全大唐領土範圍內開始實施。

這份法令正式將七十六種過去被稱為賤業的職業的從業人員作了明確限制,不允許主使者招募持大唐身份證者進行工作,這些職業不是大唐人可以去做的,而是奴隸們才可以從事的最低賤的職業,主使者可以去公奴司購買奴隸,乃至於訂購合適的奴隸,只要軍隊把奴隸送來了,錢交夠了,就可以優先購買,那麼,從今以後,就不再需要支付工錢了,奴隸是不需要工錢的。

從其以後大唐沒有賤人,賤人這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