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動起來了,大唐這部劇大的戰爭機器也開始運作起來了,蘇寧有幸看到了國家發動戰爭的全部過程,不是全部,是區域性,但是從這個區域性的過程就可以看得出發動戰爭的不容易。
一個完善的國家機構,越是完善,職能分化就越細緻,發動戰爭所需要牽扯到的兵部、民部、工部等等都開始了瘋狂的全速的運作,還有禮部,也在為如何撰寫布戰文告而煩惱,定期戍守長安的這一批府兵選擇精銳加入北征隊伍,他們之間可能相互根本就不認識,因為他們來自不同的軍府。
接著軍器的準備和運輸,軍餉的準備和儲存,所需要的一切物資的準備,戰馬的分配等等,幸好武器和口糧都是戰兵自備,不需要國家準備,不過現在也有了不同了,比如野戰醫院的醫護兵的口糧就是國家出的。
一直忙碌到夕陽西下,蘇寧才從野戰醫院離開,這幾個時辰裡頭,蘇寧深刻的明白了發動戰爭的不容易,光是戰前準備就足以讓整個朝廷的辦事部門超負荷運轉,若是多來幾次,這些職員都可以累死了,目前大唐的官員數量不多,責任分配還有許多疏漏,相比之後世更是不能比,這也是朝廷當中反對戰爭聲音一直居高不下的一個原因。
看來,大唐還有許多地方要予以改進啊!(未完待續。。)
二百零一 北上
對於一個政權來說,最好的模式還是軍政分開,只有當軍人不干預政治,文官不干預軍事,一個政權才能夠獲得最完美的運作,不論是軍人干政,還是文人掌軍,都已經在中華大地上有過了慘痛的教訓,甚至在大唐之前就已經有過了這樣慘痛的教訓,比如東漢末年時代,一開始就是文人排斥軍人,壓制軍人,接著混亂的三國時代,演變為軍閥割據。
等於說一個漢代就把兩種不可行的模式給試驗過了,所以李二陛下有鑑於前朝,才極大的完善了府兵制,將南北朝以來的府兵制推向了巔峰,至於高宗武后玄宗時代府兵制的衰亡,則是社會發展和歷史程序的關係,和府兵制度本身並無有多大的關係。
若是大唐也可以做到把軍政給分開,弄一個類似於參謀總部的機構,把軍中的政務交給這些軍中文士而不是朝堂上的文官去處理,軍中文士依然是武官,但是則是類似於軍師一樣,也就是現代軍隊的參謀長,將軍帶兵,參謀長,也就是如今的行軍長史參議軍機,然後等這些行軍長史歷練的比較成熟了,上升到參謀本部做官,直接把文管系統和軍中文士系統割開,那些深諳兵法的文士則不再屬於文官。
等本次作戰回來,熟悉一下軍務,差不多就可以提出一個條程,細細的思慮一下,如何順著李二陛下的意思,藉助李二陛下的力量。把軍政分開這個事情落到實處,比如,以後朝堂上的那些文臣,可以參與一下是否進行戰爭的商議,畢竟戰爭和政治是分不開的,但是那之後的事情,就沒有這些文官什麼事兒了,他們,永遠也別想染指軍隊……
一邊細細的思慮,蘇寧一邊往家裡頭走。剛進府門。蘇寧就迎面撞上了面色焦急地蘇定方:“二郎!你去何處了?為兄聽說陛下下令,命令你為大同道行軍長史,參與此次北征斛薛部,是不是?”
蘇寧點點頭:“正是。怎麼了大兄?”
蘇定方一皺眉頭:“胡鬧!你可知曉本次作戰為兄也在徵調之列?如此一來。咱們兩人都要上戰場。家中沒有個男人,這可如何是好?你嫂子挺著肚子,家裡頭只剩下母親二伯母和小妹。你是怎麼想的?”
蘇寧聽後沒有露出蘇定方期待的神色,而是露出了興奮的神色:“竟然有這等好事?大兄!那你我兄弟二人不是正好可以一同馳騁疆場,為國征戰了嗎?”
太好了!蘇定方也在!那就再好不過了,到時候說不定還可以再和蘇定方來一個漂亮的配合,立一個大功,自己倒無所謂,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