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真乃香孩兒也!”趙弘殷這時聞到的香味,實際上是從應天禪院飄過來的牡丹花香。

不過,“香孩兒”從此就成了趙匡胤的乳名了。

幾年後,香孩兒到了讀書的年齡,父親正式給他取名叫趙匡胤。匡者,匡扶、保佑也;胤者,胤嗣、後代也。父親對兒子確實是寄有厚望的。小匡胤也沒有讓父親失望,少年時代,他不但書讀得不錯,而且同父親一樣,在習武方面也表現出天賦,“學騎射,輒出人上”,幾年下來,已是一個弓馬嫻熟,小有名氣的騎手了。

不過,趙家在趙匡胤長大的這十幾年中卻一步步衰落下來。趙弘殷本是後唐莊宗李存勖所寵愛的戰將,自李存勖在兵變中被殺後,他就開始受到冷落。這期間,趙家又添了二男二女,家境也日益艱難起來。可以說,趙匡胤的青少年時代,是隨著父親走南闖北,打工賣藝度過的,從小就看盡了世間的眉高眼低,嚐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長時期的江湖漂泊生涯,養成了他喜打架,愛賭博,而且賭輸不給,賭贏必要的賴皮性格。好在他生得方面大耳,身高力強,又會一些武藝,凡是與他家發生爭鬥的,多為敗家。945年,趙匡胤結婚成家,當時19歲。成家應當立業,但家中窘迫潦倒的現狀告訴趙匡胤,依靠家庭的幫助幹一番事業的路子是走不通的。21歲那年,他毅然離家外出,決心在事業上闖蕩一番。他先是去投奔幾位從前的好友,但世態炎涼,他不但沒有從這些有權有勢的前輩那裡得到關懷和幫助,反而受了不少的白眼和冷遇。

在流浪期間,據說趙匡胤還做了一件千里義送京孃的壯舉。京娘是山西永濟人,年方十七歲,隨父母去曲陽燒香還願遭劫,幸遇趙匡胤拔刀相救,千里護送,京娘感恩不盡,欲以終身相托。然而趙曰:“賢妹非是俺膠注鼓瑟,本為義氣千里相送,今若就私情與那個響馬何異?況施恩圖報非君子所為。”京娘道:“恩兄高見,妾今生不能補報大德,死當銜環結草。”於是京娘投湖自盡,(後被追封為貞義夫人)京娘湖亦由此得名。

流浪生活是艱苦的,但趙匡胤並沒有被壓倒,相反,他的意志和性格磨鍊得更為堅強,眼界也變得開闊了。期間,他在河南地面因打架闖了禍,官府派人四處捉拿。他先是逃到漢水邊的重鎮襄陽,住進了一家寺院。寺院的主持是一位年近百歲的老僧,飽經滄桑,閱世知人頗深。他見趙匡胤紫面豐頤,豹頭環耳,雖滿面風塵卻掩不住英俊之氣,一身破衣,卻不帶寒酸之態,心中暗暗稱奇,待一交談,更覺得其氣度不凡。他告訴趙匡胤,漢水以南的各個政權比較穩定,而北方卻戰亂不止,亂世出英雄,所以應該北上,而不應南下。這位老者不但向趙匡胤“厚贈”了金錢,而且還將寺院中惟一的一匹驢送給他,讓其騎驢北上。

於是他就偷偷溜過潼關,來到陝西,進入華陰地面。當知道官府捉拿的危險已悄然離去時,他才覺得腹內空虛,四肢無力,實在是一步也挪不動了。可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華山的陳摶老祖正在華山腳下恭候著他呢。

陳摶老祖,字圖南,號扶搖子,毫州真源人,是北宋初年著名的道教學者和道教詩人。他在唐朝長興年間舉進士不第,便發誓不求祿仕,遂隱身山林,以山水為樂。據說他中歷梁唐晉漢週五代,每聞換朝改姓,總是愀然不樂,閉門高臥。世間傳他一睡經年,其實只是他憂心天下紛擾,百姓受苦,不願出門。

傳說他來華山隱居的路上,碰見一位老者肩挑籮筐,兩隻籮筐中各坐著一個男孩,當老頭從他身邊經過時,他大呼一聲:“天下由此定矣!”高興得差點從驢背上掉下來。此後逢人便說,那老頭一肩挑了兩盤龍。那老頭,便是趙匡胤的父親。

陳摶老祖算好趙匡胤這天要來華山避難,便裝扮成一個賣桃老漢,挑著桃筐,攔在華山路口。越匡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