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父母這才想辦法求人把陳睿思“辦”回了京城。 那時候回城就件“辦”一個,“辦”體現了其中的艱辛! 回到家中,父親雖然落泊了,在兒子面前卻依然很是威嚴,詳細詢問了他在牛家村插隊的情況,堅決反對他再跟凌之華來往:理由很簡單:二家人家都是所謂“黑五類”不是她家裡出問題,就是我家裡出問題,這樣的家庭今後恐怕永無寧日! 父親說得很冷酷,但也不無道理。而母親一輩子都是依從父親的。這回也不例外。 那時候,有幾個人能預見到後來的政治變化?誰能預見到,“臭老九”能成為改革開放程序中最不可忽視的力量之一? 陳睿思其實是有些彷徨了,寫給凌之華的信。漸漸的也少了,有時也會把父母的意思隱隱約約地告訴她,思念的語氣也不再象最初那麼熱烈了,而凌之華本就是一個敏感的人,回信的語氣比他還果斷甚至是絕決:“你父母的顧慮是對的,接受現實吧。” 這以後,她基本上就不回信了。 既然她都是這樣的態度,他也就下決心結束過去了。隨著時間的流逝,凌之華的印象也開始模糊了。 直到幾年後,遇見一位過去的“插友”才知道凌之華已經死了。 凌之華死了!這個訊息還是震憾了他。他碾轉反側,坐臥不安,最後還是請了假,南下回到了牛家村。找到了村裡的支書,支書告訴他。凌之華確實死了,二年以前就死了。是得急病死的,就埋在後止上。支書還帶他去看了墓地。 他就關心一個問題:“是自殺的嗎?”他之所以要問這個問題,其實是想知道:凌之華是不是因為他態度的轉變而自殺的?如果是,他將揹負起一個極大的的十字架。 “不是!”支書的回答很肯定,“你也知道,村裡的條件很差,得了急病,來不及搶救的。” 是。在那樣的年代,在那樣的條件下,一個急性盲腸炎也可能會讓人送了命。 他也只能面對現實了,也只能讓凌之華長眠在牛家村了。 隨著歲月的流逝,一切都開始淡忘了。現在,突然就出現了一個女子。炮來告訴他:凌之華留下了一個孩子! 而這個孩子,按凌之華的死亡時間推算,應該是他和凌之華的孩子。 照片也看了,太像他了,典型的陳家人的相貌特徵。 他想,只要確定這個孩子是凌之華的。那這個孩子百分之百也是他的。 以他的判斷,朱敏是個很高雅、很有教養的女子,把事情說清楚了。隨即就告辭,一點、也沒有逼他承認的意思。 這個年輕女子身上有一種很高貴的氣質! 牛三立,他記住了這個名字,同時也記住了通南縣。 在家裡,他上網撥索了“牛三立”隨即跳出一些與通南縣有關的新聞,有關“誠信通南平安通南”的報道,都提到了縣長牛三立。 看來,這個牛三立是一個頗有作為的政府官員。 難怪朱敏會說,如果凌之華有在天之靈,會為這個兒子感到欣慰。 現在的問題是:他應該怎麼辦?要不要認這個兒子?以什麼方式認他? 現在冷靜下來一想,挺難的。 陳睿思不由得想起早幾年看過的一部電視劇《孽債》,幾個在邊境插隊知青的後代,長大後到城裡尋找父母,牽動了電視機前多少父母的心啊。現在,自己竟然也有一個孩子留在這個世上,這是不是自己欠下的“孽債”呢? 曾經認為過去了的歲月,又重新浮現了。陳睿思也不能不慨嘆:過去的歷史絕不會輕易地消解,它的影響會沉澱在生活的深處。 幾年前,當電視劇《孽債》播出時。妻子、女兒都很愛看,陳睿思也難得地看過幾集,後來就不看了,在他看來,劇中欠下孽債的父母也太窩囊了吧,孩子找上門來,父母卻不敢痛快地承認,這點道德勇氣都沒有麼? 現在,他自己面對同樣的問題。這才發現,要承認這樣一個孩子。其實也很難! 一方面,他還不知道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