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充分。接下來的錄影,更令我們吃驚不小,整個錄影過程,簡直就是一氣呵成的,中間沒有間斷,沒要叫停。令我們更吃驚的是,我們寫的東西全變成了她自己的東西,太順了,太自然了。天啊,這一下子就把我們鎮住了,這太難了。我們過去見過的主持人真的是太多了,哪個新來的主持人試鏡頭不是來了一遍又一遍,中間停下擦擦汗,口誤打喯兒眼亂轉,內心緊張手發顫呢。可她不是,她竟然一口氣就下來了,無可挑剔。這樣的主持人太讓我們驚喜啦,寶貝!絕對的寶貝!這可真是天生的主持人呀。
如果你想當主持人,你就看看歐陽夏丹試鏡的這一段,你能保證一遍成功中間不斷嗎?我不敢保證所有的主持人,但你也可以問問身邊的或者遇到過的主持人,哪個?能如此這樣,寶貝!絕對的寶貝。
是的,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做到這一點,也是不容易。我們有很多人往往是學習、學習、再學習,但是這種學習永遠是把別人的東西放到自己身上揹著走,覺得是越多越好,而不是變成自己的東西去消化掉,其結果是越學越複雜,越背越沉重,找不著哪條路可走,找不著哪個方向可行了。
吃的是食物,變成的是營養,排出的是廢物,維持的是生命。這個道理,是生命的需要,是生物進化的需要。你要進化嗎?你要進步嗎?你要提高嗎?你要“生存”嗎?那麼,你就去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營養”吧。
在主持人的選擇上是非常順利和幸運的,沒有經歷太多的周折,沒費事就找到了兩個合適的主持人。後來證明了,《第一時間》的成功和主持人是分不開的,百分之七八十是他們的努力。語態和新聞的編輯是可以學的,但主持人你是不能學的,是學不到的。就是有人去學去模仿去一模一樣地做也是有差距的。
說到這裡,也有個有趣的故事。自從《第一時間》播出後,有不少其他的電視臺開始模仿,特別是“馬斌讀報”。有的電視臺,一模一樣地“複製”他的風格,今天馬斌穿什麼,明天那邊也穿什麼。你還別說,就馬斌的那隻喝水杯子,人家一看,第二天也擺上一個。呵呵,真好學啊。其實當你看了前邊的有關兩個主持人的介紹,你就明白了,人,是最關鍵的。還是那句話,這樣的主持人,太難找了。
吳謳說哈學勝……
老哈?你是說哈老師嗎?怎麼,你見過他啦?那可就說來話長了。我在電視圈裡也不少年了,他是我見過的所有電視人裡面最敬業的一個製片人,他有一個新聞情結在心裡。他對新聞是有感情的,真的是很有感情,在電視圈裡做新聞的像他這樣的人是不多的。
他處理新聞的功力是非常深厚的,業務能力很強。我們的領導說,同樣的一條新聞,別人都報過了,但我們報的就是和他們不一樣,我們靠什麼呢,靠加工。
在本書的後面,附著給觀眾簡訊的回覆,在書上回復大家的簡訊,也算是一種創新吧。第一時間嘛,節目創新,它的書也應該有創新。從有些觀眾發來的簡訊中你也可以看到,大家對《第一時間》的那種一心為大眾的風格十分讚賞。在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這種風格,這種為民眾服務的中心思想,是事先就有一個決策的,是大家共同執行、最後由主持人去體現的。所有人的努力和主持人最後的體現,達到了一種流暢的物體,這種物流,透過電視,流向了大眾,流向了千家萬戶,流向了老百姓的心中,滋潤了一種渴望。這種渴望,是一個群體的渴望,那種吸引力,讓群體不自覺地“抓”住了,雖然這個群體沒有得到任何物質上的東西,他們只是看了一段《第一時間》裡的新聞,但他們卻“解渴”了。這個群體的要求並不高:有人能為我們說話。雖然這個節目對於全國的老百姓來說,是一個“只說不做”的東西,
但是大家卻非常喜歡這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