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子軒的成功做了一番分析,發現無論在電視劇行業還是在電影行業,林子軒的成功有幾個因素。
一個是劇本緊跟時代潮流,從最初的《頑主》到現在的《不見不散》,寫的故事和時代息息相關,都是小人物的故事,也可以說是貼近生活。
第二個是有國際化傾向,《京城人在紐約》和《不見不散》都是在國外拍攝。
國內的電影人大多都不具有這種眼光,很少有和國外電影公司合作的經驗,大家更多的是爭搶國內的資源,而不是放眼國際。
第三個是在投資上很大膽,當初敢貸款150萬美金拍攝《京城人在紐約》就是例證。
從電視劇到電影,從編劇到製片人,現在還是影視公司的老闆,林子軒的成長軌跡極為清晰,一步步的走過來,踏踏實實。
採訪的很多事情大家都清楚,只不過需要林子軒再說一遍。
尤其是他和馮曉剛、葛尤之間的關係,在京城演藝圈裡,不少人認為是他給馮曉剛和葛尤提供了成名的機會。
林子軒不這麼認為。
他覺得是金子在哪兒都會發光,馮曉剛和葛尤的成功是自身努力的結果。
在這次採訪中,他一再強調自己不能算成功,只是趕上了好時候。
“我就是趕上了好時候,要是在以前的年月,我可能還在電臺做少兒廣播呢。”林子軒淡然道,“這個時代每天都在變化,日新月異,只有跟上時代的潮流,才能有所作為,不然就會被時代所淘汰。”
送走了《當代電影》的記者,林子軒和慕姍姍一起出門,他們要去參加《不見不散》的慶功宴,地點是在友誼賓館。
他上次是和馮曉剛說笑,姜聞可以在京城飯店請客,他卻不想那麼張揚。
更何況,《不見不散》的票房剛過三千五百萬,不算是個理想的成績。
按照國內票房分成的規則,華影公司拿去百分之六十五,也就是兩千兩百萬,只剩下一千三百萬左右,京城電影製片廠和另一家投資商要分去五百萬。
落到好夢公司手裡不到八百萬,這是藝術中心和好夢公司共同所有。
再去掉公司的各項開支,這部電影最終的淨利潤不到三百萬,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是因為好夢公司沒有電影的發行權,發行權掌握在國有企業手裡。
在國內,一部電影的主要收入依靠的就是票房,沒有周邊產品和海外版權。
在盜版光碟的影響下,錄影帶的收入銳減,華國電視臺的電視播放權都是打包價,幾萬塊而已,就這還不能完全拿到手。
可以說,民營影視公司在電影的出品和發行方面處於絕對劣勢。
如果能拿到發行權,就能直接和院線合作,或者嘗試進入海外市場,增加收入渠道。
不過相對於其他民營影視公司,好夢公司的業績相當搶眼,兩年時間,公司的總資產從十萬暴增到八百萬,算得上是獲利豐厚了。
“採訪的怎麼樣?”在車上,慕姍姍詢問道。
“還行吧,都是平常的問題,沒什麼新鮮。”林子軒不在意的說道。
《當代電影》是一本相對嚴肅的雜誌,記者問的問題都很專業,很少涉及八卦,他們更多的是想了解林子軒成功的經驗,以及對於國產電影的看法。
讓林子軒沒想到的是這期雜誌把他當作了年度焦點人物來報道。
他們認為林子軒所代表的民營電影公司找到了一條成功的路子,很可能預示著國產電影未來發展的方向,值得研究和借鑑。
這讓林子軒進入了電影專家和學者的視線,引起了電影理論界的關注。
這時候,林子軒把車子停在友誼賓館外邊,牽著慕姍姍的手朝裡走。
外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