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是這麼簡單的話,就不會有道家,儒家,魔道的這麼多的說法了。”將夜說道。
天下紛繁雜亂,要是真的如同八又卦說的‘就是這麼簡單’,那些古聖先賢說了那麼多,做了那麼多豈不是很聒噪?
'正文 第兩百零八章'
“道家呀,儒家呀,墨家呀其實都是在說一個道理,只不過他們說的順序不一樣,結果讓聽得人以為他們說的不一樣。你來看,儒家從地氣上升一陽來複開始說,最後說到天道極致,就變成了這樣的說辭。格物然後致知,正心然後誠意,修身然後齊家,治國然後平天下。格物是地,致知是金,正心是水,誠意是木,修身是土,齊家是火,治國是風,平天下是天,一步一步隨著陽氣上升的腳步修養。儒家教人學習向上,就是這樣的道理。至於不怨天不由人,也是要我們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不要妄動,破了天道規矩。按照這樣的修養自己,就能夠由凡夫俗子修成聖人。魔道卻不一樣,他教人放下一切,掙脫束縛,迴歸本性,直指本心,以殺生證力,以殺己證道。便是一開始由紛亂的天下,迴歸風行自在,然後再回歸火之熱忱,再回歸到土之堅實,再回歸到木之自然,再回歸到水之隨性,然後迴歸到金之純粹,最後迴歸到黑暗的死亡懷抱中,與寂寥合一,得大解脫,大歡喜,大清淨。儒家和魔道相反,前者遵循陽氣上升,後者遵循陰氣下降的規律。其實是一個系統,硬是說成了兩樣的理論,不是前人說錯了,而是後人搞得複雜了。這樣真理旁落,世界陷入了混亂之中。”八又卦解釋起來,越說越有點氣憤。
將夜聽得津津有味,問道:“那道家和儒家以及魔道比起來,又是怎樣不同呢?”
“相對來說,道家是兩家合併起來,將儒和魔連線起來的橋樑。道家先講無為,然後才無不為。一開始隨陰氣下降,明心見性。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不斷的剝離陽氣雜念,最後達到無為的境地,當然按照你的認識就是懶人的境地,什麼都不用做。這也就是道德經第一章中講的常無慾,以觀其妙的神妙境地。隨後知道本源之後,便可以順其自然推衍到他的各種其他形態,修身齊家治國什麼的。用第一章的說法便是常有欲,以知其徼,順其自然探索發展的極致。也便是認識到陽氣的極致天道。”八又卦解釋道。
按照這種說法,道家還真是溝通儒家和魔道的橋樑,只要先陰退,然後再陽進。
最後,他還有一點不理解,問道:“道家最後難道就這樣不斷的重複陰陽迴圈的過程麼?”
八又卦笑著說道:“當然不是,雖然第一章說有欲和無慾,同為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但後面總結的時候說道:知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啟其用,終身不救。意思是說最後還是要謹守本源之母,終身不勤的。用處就是長生久視,死而不亡。”
“終身不勤?那就是懶惰了?”將夜恍然,說道,“這麼說還是要做個懶人呀!”
八又卦微微搖頭,說道,“你的邏輯還真是怪呀。”
所謂怪的邏輯,大概就是將夜的懶人的思維模式吧!
“那按照你這八卦的邏輯,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八卦來表示咯?”將夜問道。
八又卦說的口乾舌燥,喝下一大杯果汁,說道:“那是當然,世界上的東西本來就很簡單,用幾個符號就能夠表示清楚了。在一個系統中,按照他們陽進,或者陰退的不同程度,以一定的標準定位他們的卦象。”
將夜打住問道:“這是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說無論人還是事,都可以在他們所處的環境中定位他們所處的形式是八卦中的那一卦。比如說你,小夜夜,你所處的卦象就是天,活潑卻又純粹。”八又卦說道。
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