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在心境修行上有些困惑,想要請教一下,還望大師指點。&rdo;

隨後,周東飛將自己那個思路說了說。要說妙祥大師&ldo;驚世駭俗&rdo;,勉強說得過去,但終究有些恭維的意思。但是周東飛這個路子一旦丟擲來,那才叫真的驚世駭俗。妙祥大師一直沉浸在心境修行之中,對於這些東西瞭解的很深,但也知道周東飛這個路子是前人所沒有走過的。惟其前途無路,才要自己踏出一條路,會很艱辛。

但也正是自己踏出的路,才會與眾不同,才能卓爾不群。一直因循沿襲老一輩的教誨,只是一個模仿者;成功走出自己的路,才是開拓者。

所以,就連妙祥大師也在驚嘆之餘,陷入了沉思。周東飛的路子,和他自己的路子似是而非。雖然有些可以參照比較的地方,但本質上是大相逕庭的。最簡單的一個例子,就好像是面前有兩條路。妙祥大師是時而走這一條,時而走那一條;而周東飛的想法,是一隻腳踩著一條路,悍然向前平行奔行。

思索了很久,妙祥大師這才點頭說:&ldo;一花一世界,這世間佛理大道本無固定的模式。你能想到這些,已經難能可貴。但所謂知易行難,關鍵還看你怎麼走這條路了。你一直在大千世界中翻滾,&l;入世&r;的道理你自然比我更加明白。而要說出世的話,那就不妨多讀幾卷經書,多參悟一些佛理,多於無人處自省、自警、自悟。就像你今夜那樣,一旦靜下心來,就會有所得。&rdo;

&ldo;謝謝大師教誨。&rdo;周東飛恭敬的說。

&ldo;教誨談不上,咱們就是相互印證一下,因為貧僧對你這路子也很感興趣。&rdo;妙祥大師無喜無悲,手捻佛珠緩慢卻均勻,每顆佛珠撥動的時間幾乎像秒錶計算一樣精確,偏又沒有刻意為之的造作,一切都顯得自然而然。&ldo;所謂心境,依凡俗所言,無非是性格、心情、情緒、智商、情商、定力……等一切內在的綜合‐‐這是貧僧自己的一點看法,不見得正確。&rdo;

&ldo;肯定正確。&rdo;周東飛笑道。別說,這大和尚能說出這些時髦詞彙,就證明不是一個迂腐的老者。

妙祥大師點頭說:&ldo;而這些東西是扭轉不得的,否則只能壓抑智聰,適得其反。依我看,倒不如擷取你心境中的左右極端,漸漸扶持,使其如春芽滋生蔓延,或許還有些效果。&rdo;

看周東飛似乎懵懵懂懂,妙祥大師就接著說:&ldo;像你師父鏡湖公,之所以被稱作&l;祖妖&r;,皆因年輕時一身妖孽氣。和你現在……似乎並無二致。而隨著心境的變化,鏡湖公的心境如今日臻圓滿大成,一身妖氣洗滌一空。妖氣蕩滌潔淨之時,便是他成就心境大圓滿之日。這就像是一場漫長的心魔征伐,直到心魔伐盡,也就功德圓滿。&rdo;

這一次,周東飛點頭更加用力。因為鏡湖公都親口對他說過,&ldo;你這小犢子什麼時候成了一個&l;人&r;,也就算是到了境界。&rdo;包括慧覺大師,也曾有過類似的感慨。說到底,他們這一門就是這樣的一個路子。張天鼎和程青虎妖孽之氣不足,故而修煉一途也就止步在半步天元之下。周東飛之所以被鏡湖公視為衣缽傳人,則因為他身上有著更多鏡湖公當年的影子。至於再下一代,無論是張無意還是小畜生,都有類似的模樣。或許,倒是那帶藝投師的周賀澤沒有問鼎最高境界的可能。

&ldo;可是,&rdo;妙祥大師頓了頓,說,&ldo;如今你既然要同走兩條路,那可能就不得不離開鏡湖公的軌跡了。&rdo;

</br>

<style type="t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