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標雖然遠大,但俱體的事情卻還是要一步一步來做,目前首先要完成的,還是訪問英國的事情。
――――――――分割線―――――――――分割線――――――――順治六年二月,在杭州城內的一家酒館裡,幾名鳳凰軍事學校的第三期學生正聚在一起,把酒暢飲言歡。
因為第三期的學生雖然還洠в姓�獎弦擔��謖飧鍪焙蛞捕技壕�擁攪送ㄖ���環峙淶礁韝霾慷又腥ィ��甲約赫�降木�蒙�模�虼嗽謖餳柑焓奔淅錚�恍┕叵擋淮硌��捕擠追拙墼諞黃鳶丫聘奼穡�⑶一ハ喙睦��攪瞬慷又�螅�嗔⒄焦Γ��嵩縟戰�叮�緩蠛問畢嗉�鵲取�
而第三期學生中的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夏完淳被分配到了淮南軍區。而另一名優等生陳永華,卻選擇了一條和他們都不同的道路,他報名參加了這次訪向英國的代表團,也馬上就要隨團出航。因此他們和幾個平素關糸要好的同學,也聚在一起互相告別勉力。
酒過三巡之後,夏完淳才道:“復甫兄,這一次你真的要去英國嗎?”
另一個學生黃敬忠也道:“是啊,說實話,當時復甫決定報名參加訪問英國代表團的時候,我確實嚇了一大跳。這英國可比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所到之處還遠了數倍,而且聽說一路上要經過無數的險山惡水,兇險之極,所來往之船,十有七八難以倖存,聽說還有妖怪,我真有些替復甫擔心。”
陳永華笑道:“你們在地理課上都白學了嗎?這世上那有什麼妖魔鬼怪。何況泰西諸國之人,到我中華己有百餘年,有人己往返不下十數次,也不見途中有什麼兇險。否則的話,皆不是他們人人都是九死一生了嗎?”
又有一個學生鬱鴻偉道:“雖然沒有妖魔鬼怪,但這中國去英國遠達十萬餘里,總是不錯,而一路航海,必然經受風lang之險,雖不說是九死一生,但也絕不是一路坦途啊。”
陳永華道:“風lang之險,只要是在海上就會遇到,去年我們隨艦隊出征呂宋,也不是洠в屑���⒉蛔鬮�恰:慰瞿忝橇粼詮�冢�膊皇歉髯越�險匠。��敵紫眨�參幢卦諼抑�隆!�
夏完淳道:“這到不是兇險大小之分,只是現在清虜仍佔我中原京師之地,國難尚未平定,就這樣遠赴海外其國,我總覺得復甫兄選得並不合時宜。”
陳永華搖了搖頭,道:“驅逐清虜,並非一蹴可就之事,而且等我從英國回來之後,不是同樣可以從軍參戰,為驅逐清虜盡力嗎?”
夏完淳苦笑了一聲,道:“告示上不是說得清楚,此次去英國,少則二三年,多則五載,恐怕等你回來的時候,靖北王早己帶領我們連北京都已經收復了,建功立業之機,恐怕就錯過了。”
陳永華呵呵笑道:“那樣不是更好嗎?只要能夠驅逐清虜,恢復漢室江山,又何必在意自己能不能建功立業,何況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又有何況不得建功立業呢?靖北王不是也曾說過,趕走清虜,恢復漢人江山,只是第一步,而要建立一個富強、開明、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施德政於國內,布揚威於海外,這才是任重而道遠。”
他又喝了一口酒,才又繼續道:“說實話,以前我也一直以為,所謂天下,就是中華之地,而除中華之外,其他諸國皆蠻夷之族,一直到後來;我們在軍校裡也學過地理之後,雖然只是窺豹一斑,但也才知道過去之見,不過是井底之蛙,大家想想看,我們看到的坤輿萬國全圖,我中華雖不能算是滄海一粟,但也只能說是其中一方之隅,可見天下之大,絕非我中華一地。而且這次隨靖北王出征呂宋之後,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皆與我中華不同;我那時更有了遊歷海外之意;這一次靖北王下榜招募出訪英國之人;正合我的心意,我才揭榜應徵。”
夏完淳道:“看來複甫兄是去意已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