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道:“聽說這次舉兵造反的首領金昌運是金自點之子,是嗎?”

元斗杓點了點頭,道:“是。”

周少桓又道:“那麼舉兵造反在朝鮮是什麼罪?”

元斗杓心裡一顫,明白周少桓的意思,就是要儘快處斬金自點等人。因為造反在朝鮮當然是誅連九族的死罪,如果認定金昌運是造反,那麼金自點不用審了,直接判死罪。

雖然現在金自點等人已經下獄,但還沒有定罪,而在金昌運舉兵造反之後,有不少官員都認為,先別忙著殺金自點等人,可以利用金自點等人為質,和金昌運講和談條件,說不定還可以有挽回的餘地,因此如果殺了金自點,那麼雙方自然也沒回轉的餘地,原黨包括李淏在內,都只能跟著中華軍,一條路跑到黑。

但現在的局面,也不容自己選擇,如果真的金昌運講和,或是他打進了漢城,就算是留著金自點,最多隻能夠保證李淏的王位,而自己肯定是死定了,現在也只能相信中華軍了。因此元斗杓點了點頭,對崔成皋道:“立刻給金自點他們定罪結案。”

第二一三章 平定朝鮮(二)

十二月十四日。朝鮮國王李淏下詔,以謀反、叛囯、結黨營私、濫殺無辜等十四條罪名,將金自點、金堉、李時白三人滿門處斬,夷其三族,九族流放,其他洛黨的主要大臣二十七人,全部處斬,其餘四十三人統統流放。處斬者當日行刑,流放者暫時監押。同時李淏又下詔,稱金昌運為舉兵謀反,為朝鮮叛臣,罪不容赦,同謀一十二人,同為叛臣,並號招朝鮮各地軍民人等,均可誅之。

殺了金自點,也就意味著朝鮮朝廷和金昌運之間徹底沒有了挽回的餘地,雙方只能以兵戎相見,分出勝負。而就在第二天,周少桓帶領人馬,從漢城出發,向平壤進攻。

其實要殺金自點,中華軍動手就可以了。周少桓當然不會怕金昌運,但他也知道現在朝鮮朝中還有不少人蛇鼠兩端,包括不少原黨的大臣,還有國君李湨,都懼怕金昌運的聲勢,還希望能和金昌運妥協。一但中華軍出擊,迎戰金昌運,萬一有人在漢城搗鬼,對中華軍反攻倒算,可就麻煩了。

因此周少桓才繞這麼一個大彎,就是要以朝鮮朝廷的名議,來殺金自點,而這一來無論是李淏還是原黨,都徹底斷決了和金昌運妥協的念頭,被牢牢捆綁在中華軍的戰車上,而周少桓也可放心的出兵了。

不過由於現在漢城是腹背受敵,因此這一次出戰,周少桓只帶了第四軍的第二師和第十一師出戰,留下第二旅駐守漢城,北洋第二分艦隊派出一半的戰艦,從海上的配合周少桓作戰,艦隊的陸戰隊作為預備兵力。

在中原大戰中,見識過朝鮮軍隊的戰鬥力,因此周少桓認為二個師的兵力,去進次平壤,完全是用牛刀殺雞,其實一個師就夠了,只不過是為了速戰速決,好震懾全朝,才出動二個師的。但漢城的原黨官員們卻都提心吊膽,因為金昌運的叛軍號稱有五六萬之眾,中華軍就出動兩萬多人,夠嗎?但看到周少桓自信滿滿的樣子,誰也不好再說什麼,只好提心吊膽,禱告上天,保佑中華軍獲勝。

原黨的官員們心裡沒底,而在平壤的金昌運更是進退兩難,因為他畢竟是武將出身,多少也懂一點軍事,朝鮮士兵有幾斤幾兩,心裡還是有數的,連清軍都不是中華軍的對手,何況是遠不如清軍的朝鮮軍。而且參加完中原大戰之後,回到到朝鮮的軍隊也都駐紮在平壤,從他們那裡,金昌運也知道一些中華軍的情況,雖然金昌運一開始也不相信,中華軍的火槍會有那麼厲害,但所有參加過中原大戰的朝鮮士兵都這麼說,就不得不讓金昌運不信了。

雖然說現在平壤己經聚集了五六萬兵力,但金昌運也知道,這裡面打醬油的居多,真正有戰鬥力的,還不足一萬。當然在金昌運的真正有戰鬥力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