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密使,如今高方平拿到了完整的長城和三個州。
回想一下高方平都覺得驚悚,若老子是皇帝,怎麼賞賜這樣功臣?所以啊,於李乾順、察哥、蕭的裡底、高方平四個方面的利益來說,真的不能要夏州,這就是政治。
實際上高方平和察哥的談判,已經大幅為宋國拿到了利益,是長治久安的良藥。但名譽上高方平並沒有佔領西夏大片國土,戰功只比陶節夫當年大一點點,於是這便是最好的結局。
三至五年後,興許大宋還會有大型國戰,是戰爭就一定會塑造英雄,但那時就要透過別人的手去佔據這些功勞,高方平不是一個神,不需要去為國贏得所有戰爭。
後世的上世公司制度就是一個很好的政治制度,是高方平一直以來不獨吃的原則,過度到那個時期的戰爭,高方平只會作為總策劃在後方朝堂坐鎮了,打仗必須交給諸多的新一代職業將軍們去實施。
把那些齊天的大功猶如分紅一般,攤薄在無數軍人和將軍身上,這其實就是趙家政治,每一個人都榮耀,但每一個人的功勞都會有限。
高方平可以很猥瑣的依靠無盡的戰爭發財,同時為大宋獲得源源不斷的利益。但這一年多的征戰生涯高方平已經受夠了,不想在發狂似的帶著騎兵於是冰天雪地、和炎熱的夏季到處溜達了,躲在後方朝廷給劉延慶种師中們加油助威,很是可以了。
久走夜路必撞鬼,運氣不會永遠好,現在有了黃金開局,高方平成為了於風雨飄搖之際臨危受命的帥臣,且扭轉了乾坤,懂得功成身退的話,那就永遠是人們心中的一個傳奇和神話,繼續裝逼的話最多隻是錦上添花,卻有機率壞了這英明神武的一世之威。
所以是的,就此一來,此番因戰爭獲得的政治利益,高方平決定止盈。
有意思的在於,陶節夫當年打下銀州之後也就不想再打了,想回朝領功,他就是在止盈。只是說五年前的高方平只是自以為聰明而已,沒真的看懂陶節夫的套路,老陶他才是真正的“儒帥”,非常內斂。
然而不懂趨勢的种師道想猶如貪吃蛇一般的永遠吃下去,想吃了西平府,於是他那次他便在攪屎棍高方平的慫恿下撲街了。
宋夏初步停戰的現在,今夜真是長夜漫漫,高方平的思緒一波接一波的蔓延,怎麼也睡不著。
於是乾脆起身,接著思緒,提筆寫信給趙佶:“自臨危受命於北1京出陣起,時已十六個月,臣領兵南征北戰,已感覺心力疲憊,不堪重負。兒子出生不在身邊,思鄉情緒也於此時越發濃烈。臣僅有的戰爭才華已經用盡,西平府堅固頑強,興慶府仍舊擁有不容低估的西夏最後力量固守,臣有負官家、有負大宋重託,最終未能交出大家最期待的答卷。所幸您懂的,臣勇猛不足但謹慎有餘,雖未能有效佔領西夏大片國土,卻也沒把官家交給臣之家底敗光,此番遠征軍損傷不大,亦勉強拿到長城以及三州之地,為避免生靈塗炭、損害大宋福澤和官家之英明,臣根據戰場實際情況做出停戰意向,並初步和西夏察哥溝通。擇日西夏使節便會進汴京和我大宋商談議和,具體細則蔡相等人會主持實施,他們定能為官家、為我大宋拿到利益。”
“作為實際帥兵經略西夏的戰場負責人,臣高方平經實地考察、匯同眾將調查研究,左右權衡後,對朝廷和官家您負責的做出建議:不宜再戰,該休養生息了。”
寫出來自己看了兩遍,覺得還行,符合當下幾國間的政治邏輯,也有效避免了我小高功勞過大而讓大佬們下不來臺。
不過最後看了一遍後,高方平故意又弄了幾處語法錯亂卻可以讓人看懂的“文坑”,然後重新抄寫了一遍,命人傳送了出去。洗洗睡……
李乾順是打死不會來見高方平的,高方平也打死不會冒著風險去興慶府見西夏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