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尚苦行了。
端午,是聖祖時代就流傳下來的節日,太祖高皇帝在位時,百姓逐漸安居樂業,聖祖每日於紫荊山講學傳道,日子逐漸過得有些無聊,就是那時候,他常常陷入回憶,想起了那些很多年前的老朋友。
傳說,聖祖的一個老友是前朝列國割據時,偏遠楚國的一個士大夫,喚作原,聖祖與他乃是發小,曾一起在先賢的門下讀書,原的滿腹經綸讓聖祖欽佩不已,後來的楚國掄才大典,聖祖不幸落榜,而他的朋友原卻是摘得桂冠,一時間名滿天下。
當官之後的原並沒有忘記聖祖這個老朋友,而是依舊鼓勵他讀書,以學識來為百姓謀福祉,並且常以微薄的俸祿去延請大儒名家幫助聖祖學習,可世事難料,原的品行剛正決定了他在官場難以立足,為了擺脫那些苛政,為了使民眾得以休養生息,年輕氣盛的原不止一次上書苦諫,希望好戰的楚王能夠多多愛惜百姓,對此,君王十分惱怒,越來越厭棄於他。
當時的官場可以說是烏煙瘴氣,原的剛直也得罪了滿朝文武,到後來,那些個老貴族們聯合起來陷害了原,讓他被君王流放千里,永不錄用。
那時候,聖祖正在列國遊學,聽聞訊息,便連夜趕回楚國,經過數日的奔波,等到他來到滄瀾江邊的老家時,原已經投河自盡了,苛政猛於虎也,酷吏奸臣更是猛於苛政也,君王昏庸,忠臣蒙難,社稷崩潰也。
原死了以後,聖祖十分悲傷,日日思念而荒廢了學業,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他終於明白,讀書是可以救人,治病也可以救人,但那些都只能救少數的人,想要大多數人脫離苦海,就得自身擁有推翻一切舊制度的實力,那一年,聖祖放下了筆,拿起了劍。
大夏立國以後,聖祖就把那一天定為了端午,春去夏來,憶老友,自省其身。
第二十一章:大戰前夕
一大早,徐玉爻就待在廚房裡面開始忙碌了起來,端午節是要吃粽子的,傳說當年聖祖小時候家中貧寒,常常食不果腹,他的朋友原每次去學堂都要從家裡偷偷帶些吃的給聖祖,原的家中也不富裕,怕長輩責罵,他只好每次都摘下屋前的樹葉將大米包好藏於書包之中,到了上課休息的時候,就拿出來在學堂後面的小河邊生火在鍋中煮來吃。
聖祖的記憶裡,樹葉包裹的糯米煮熟了以後,是最好的美味,偶爾他們還會從山中摘來果子,一起包在樹葉之中,後來,原做了官,每次聖祖遊學回來,他們都會聚在一起,拿樹葉包著糯米煮在水中,相對而食。
多年以後,九聖人聽了聖祖的故事,就在第一年端午的時候,每個人親手給自己的恩師包上了一個粽子,根據高祖皇帝的回憶錄裡所述,那是高祖人生中的第一次,見到了聖祖的眼淚,也就是那一滴眼淚,讓平日裡誠惶誠恐的九聖人們突然發覺,自己的老師,也並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樣高不可攀,他也是人,他也會悲傷,誰說無情才是無敵,被一個小小粽子所感動流淚的聖祖,在人們心裡,不也是無敵的麼。
此後的數千年來,端午節吃粽子這一習俗,便傳遍了所有人族,乃至於如今的東陸各族,也把這一天當做了節日,這一天,紀念那最黑暗的年代,以原為代表那群心懷萬民的讀書人,這一天,紀念聖祖和他的朋友,最偉大真摯的友情。
“嚐嚐,包了肉丁和紅豆的。”等到柳塵晨練完畢,徐玉爻拿來了毛巾幫他擦拭著後背的水漬,一邊指了指桌上的一盤熱氣騰騰的粽子,一邊莞爾笑道:“人家忙活了一早上呢,快吃,等下去了藏,我還得回去陪陪爹爹。”
“我今天晚上可能不回來,你就待在侯府陪你爹吧,反正這幾天沒課。”柳塵走到桌邊,拿起了一個稍微有些燙手的粽子,小心翼翼的剝開了粽葉,那香味沁人心脾,讓他食指大動,不等徐玉爻上桌,便自顧開始大快朵頤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