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聽到這句話後,範良的父母開始反省自己一貫的教育方法,覺得應該和範良多溝通溝通,而不能開口就罵、動手就打了。
很多時候,有的孩子只是想和其他小朋友做朋友,但是方法不對,或表達方式不當,就會傷害到其他的小朋友。所以,掌握好分寸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我們要告訴孩子,和其他的小朋友表示友好,只要動嘴就好,不要動手。
露勇已經漸漸長大了,但是他爭強好勝,無論遊戲還是比賽,他都要贏過別人,不準別人超過他,這其實是一種自私的表現。
有天下棋,整整一下午,露勇沒有一局贏過對方。終於,周圍的小夥伴開始笑他了。這可激怒了他,露勇站起身就踢翻了棋盤,還動手打了幾個笑他的孩子。
回到家裡,露勇漸漸冷靜下來,有些後悔。因為,被他打的那幾個孩子,也是他最好的小夥伴。媽媽開口說話了:“你動手打別人就能證明棋下得比他好嗎?”露勇搖了搖頭。他坦白說,他只是受不了好朋友嘲笑他。
媽媽這時抓住了教育露勇的時機,她說:“在別人失敗的時候嘲笑別人肯定是不對的,可是我們對於朋友要寬容。”最後媽媽鼓勵露勇接受自己的失敗,好好學習下棋,以後有機會還可以找好朋友切磋棋藝。
沒過幾天,露勇就和那幾個小朋友和好了。大家仍然一塊兒下棋,有輸有贏,但是再也沒有發生衝突。孩子就是透過這樣一件件小事長大的,看來我們還是要找找他們打鬧的原因,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
其實,孩子只有在感到不開心或感到挫折時,才會去攻擊其他的孩子。他們有的是出於自我保護,有的是宣洩內心的不滿,而不是單純喜歡打人。我們要認真分析孩子的內心世界,多與孩子溝通。
當然,還要儘量避免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不要讓孩子感到失敗、安全受到威脅等,這些都會激發孩子去攻擊他人。幫助孩子糾正喜歡打人的壞習慣,我們可以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 把好情緒與壞情緒造成的後果進行強烈對比
當我們的孩子不再去攻擊他人時,我們要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孩子體驗到愉快;當孩子亂打人時,我們要告訴他這是錯誤的,並且讓他知道,爸爸媽媽因為他的這種行為而感到非常不高興。這兩種情緒的強烈對比,可以讓孩子親身體會到哪種情緒更能讓他感到愉悅。
■ 行為塑造,循序漸進
以循序漸進的要求來使孩子克服不好的攻擊性行為,產生家長所希望的行為。比如孩子在輸掉遊戲以後耍賴、打人,我們要引導孩子做到不耍賴,然後讓他做到對同伴友善相待。當孩子的情況慢慢有所改善的時候,我們要激勵孩子保持下去。
■ 獎勵也是最好的動力
其實,孩子在完成自己認為值得表揚的事情後,都渴望得到爸爸媽媽的獎勵。我們可以手工製作一些小紅花或小玩具,當孩子做好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就發給他,這種激勵的方法十分有效。
孩子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一直保持良好的習慣,儘量不去犯錯誤,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 堅決抵制粗暴教育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中華美德:尊敬老人
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讓這種美德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一個孩子能否尊重老人,也反映了這個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成功到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的孩子,看見老人過馬路會主動過去攙扶;看見老人乘坐公交車,會主動讓出自己的座位。而有一些調皮搗蛋的孩子卻做得不盡人意:看見老人過馬路,非但不去幫助,還會橫衝直撞地走到老人前面去;看見公交上的老人,不是視而不見就是去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