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憲宗,唐宣宗。

以國祚平替的比例來看,得將這兩朝的國祚延長百餘年,才能夠補足500年的任務缺漏。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難度還是有的。

畢竟季伯鷹沒有那個閒工夫去正兒八經的給唐朝天子上課,只能從一些大方面補缺,比如把這兩朝的藩鎮問題徹底根治,比如把唐朝宦官掌兵的問題解決一下。

季伯鷹稍待思索了這兩人履歷以及這兩朝的現實情況。

上一次大唐行之時,已經是走到了唐順宗李誦的時代,而在唐順宗李誦之後,便是唐憲宗李純,大唐第十二位天子。

而唐宣宗李忱,則是大唐第十七帝。

在李純和李忱之間,還隔著四個大唐皇帝,分別是唐穆宗李恆、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以及唐武宗李炎。

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從李純之後,帝位接連傳承了五代,但唐宣宗李忱其實是唐憲宗李純的兒子。

兜兜轉轉這麼一大圈下來,皇家帝位傳承的輩份實際上只是拉了一輩。

‘嗒’。

季伯鷹放下手中這雙筷子。

一念。

霎時間,眸前的這張曲線表格便是消失。

轉而所出現的,是最新的大明諸時空國祚年限。

季伯鷹端起碗來上一口白粥,目光落在明後期的這五個大明時空,眉頭忍不住的皺了起來。

這明後期的大明時空,除卻隆慶大明還能省點事之外。

其他四個,大機率都不好搞。

究其本質,也簡單。

核心上就一個字:財。

畢竟作為大力推動國祚增長的工業化,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消耗國家財政極大的財力。

尤其是上一節課下課前談及的工業基礎,動輒耗費的財政都是天文數字,以十五六七八世紀的世界綜合力,以大明本土的體量來看,要想全面推進高速工業化,大明就必須要得到全世界的供養。

簡而言之。

讓全世界都給大明打工。

明前期和明中期的諸多時空大明,不論是海外白銀擴張計劃,還是其他的規劃。

實際上都是在做一件事:掠奪全球。

隆慶大明的皇帝小蜜蜂雖然只顧射擊不管事,但也不會亂搞,也不會聽信什麼讒臣,朝廷中樞有著張居正坐鎮,執行著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外貿方面有著高拱負責,同時還有著海瑞在盯著那些妄圖搞走私發財的官僚。

武則是有著戚繼光、俞大猷、李成梁父子等,這些人都是一世之名將。

再加上隆慶這會的全球大航海並沒有真正拉開距離,大明能夠輕而易舉趕上,並且依靠強大的火器進行反超。

然而。

萬曆大明、泰昌大明、天啟大明、崇禎大明,這四個的情況則是截然不同。

從萬曆末年開始,其實大航海已經落後於西方,要想追上只能靠火器的高速發展,從武力層面去擴張,去硬剛,去強攻倭島,攫取白銀,獲得資本上的第一桶金。

但問題又來了。

這個時候的倭島其實透過海外貿易,軍隊已經裝備上火器了,戰力並不算挫,要大機率確保能夠拿下倭島,那就必須全面裝備領先倭島一百年的火器。

雖然。

火器技術,萬曆、泰昌、天啟、崇禎的天工院,實際都已經具備。

因為十六個大明的天工院,在技術層面上是處於共享狀態,不管是燧發槍還是後置線膛炮,都不存在技術壁壘。

可問題是。

雖然在技術上不存在壁壘。

但是造價上有。

就拿嘉靖那一場海戰所用的‘大威天龍’大炮來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