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你們是我帶過最差的一屆!(第4/6頁)
章節報錯
正所謂,兜裡有錢底氣硬,幹你沒商量。
老朱產生這般想法的初衷也很簡單。
在老朱看來,如果自己能把這些陸地上的威脅解決在自己所屬的時代,那後世君王只需要守疆保土、注重內政民生即可,必然可以讓大明永昌、國祚長綿。
“但是咱其實也有個問題。”
“這要是一路往西打,其中的路途實在太遙遠了,且不說來自於朝廷的旨意無法及時傳達,以及在路上白白消耗的這部分軍需太大了,所花費時間之長,亦是數年乃是十數年計。”
這就是現實。
陸行不同海運,十萬大軍橫跨千里,陸運的成本是海運的數十倍乃至上百倍。
這也是為什麼,大航海時代能夠席捲全球,是人是鬼都要上來啃一口,主要原因就是海運的速度快、成本低。
話音落。
於老朱的身側,阿標不知何時已然是走了過來,眉頭微皺著。
“父皇,倘若一味西擴,國土疆域拉大,其實於國而言,也並不是什麼好事。”
阿標神色中透著凝重,開口說道。
幾乎在同一時間,老朱棣和朱老四聽完了隆慶小蜜蜂對金光的分析之後,終於得知了觀音婢的那顆痣在何處,這會也是一同湊到了講臺之上,共同參與討論。
相比人體構造學,他們兩更喜歡軍事問題。
“大哥說的沒錯。”
老朱棣很是認可的點了點頭。
他的永樂一朝,國土橫跨東西,縱橫南北,開拓至上千萬平方公里,更是滅了安南,將安南設為交趾布政使司,所以老朱棣深感疆土一旦擴大,管理起來的難度。
“皇爺爺說的沒錯。”
“甚至是,得不償失。”
宣德帝不知何時,亦是湊了過來。
在這件事之上,在大明眾帝之中,宣德帝顯然是最有發言權的一位,畢竟永樂朝打下的疆域,大部分都在宣德朝被宣德帝給扔掉了。
他這話,說的也沒有毛病。
永樂朝的武功成就,於宣德朝來說,就是極為沉重的包袱。
在安南這片地界上,大明的投入和回收,全然就是不成正比,這還只算財力、不算人力。
對於大明王朝來說,將安南納入版圖,這就是一筆純賠本賺吆喝的買賣。
“管理、軍費、經濟、民生、暴亂,無一不成為了朝廷負擔。”
宣德帝沉聲說道。
“若是羈縻統治,換來的又是不安定。”
所謂羈縻,類似於自治,具有高度不穩定性,說反就反。
你一言,我一語。
老朱聽著這些兒孫的話語,一雙眉頭不由自主的皺了起來,他還是第一次說事情,被這麼多人反對。
不過其實老朱心裡也清楚,這些兒孫剛才說的都是極為現實情況,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大明的本土疆域便是無法進行擴張。
或者說,不敢擴張。
“兄長,這幾個崽子剛才所說的,就是咱想問的問題。”
老朱看向季伯鷹,來了一個總結性發言。
將老朱所問的,將阿標和老朱棣這幾個討論的問題總結起來:如何預防未來有可能出現的陸地強國,以及如何加強對擴張領土的控制。
隨著這個問題的討論聲響起,圍上講臺來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武宗朱厚照最為興奮。
甚至就連對疆域擴張完全沒有興趣的弘治帝朱佑樘,這會都是伸長了脖子站在講臺邊上,希望能夠聽上三瓜兩棗
這朱家子孫集體頭腦風暴一幕,被坐在講臺邊緣的李二看著,眼神中不禁露出幾分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