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於剛剛經歷戰亂,天下初平的大明來說,顯然負荷極大,老朱不願百姓為此受累。

二則是,壓根不屑。

自從宋真宗強蹭泰山封禪之後,直接拉低了封禪泰山的權威性。

大明天子中同樣拒絕了封禪的,還有老朱棣。

永樂十四年,禮部便是多次上書請求皇帝前往泰山封禪,結果把老朱棣給惹怒了,最終迎來的是老朱棣的一頓臭罵。

在呈上來的奏章中批下了上百字,翻譯過來的大意內容就是:你們事都做完?工作飽和度不夠?是不是需要朕來檢查一下?!

自此之後,永樂一朝,再無人敢提封禪之事。

“這應該是,開元十三年。”

作為老朱家最有文化的阿標,曾熟讀過開元實錄。

阿標凝望著講臺位置,這講臺就處於全息投影中的登封壇,在仙師身側,此刻有著一位身著帝冕的雄武男子,正一臉莊重的進行著登封之禮。

這人便是李隆基,又稱唐玄宗,唐明皇。

正德帝朱厚照起身走到這登封壇旁邊,與正在祭天的李隆基近距離比對了一下,接著咧嘴一笑。

“嘿,這小子的容貌和我有的一拼。”

其他人也都是湊了上來,想近距離看看唐明皇究竟長個什麼模樣。

然而,還不等這幫人走上祭壇位置。

周遭畫面,極速變化。

這種感覺就猶如是高燃場面快剪,將極致盛唐以一個極快的速度演繹,眾人皆是怔在原地,環視周圍,看的眼神驚歎。

那是一幕海晏河清,那是極盛的開元盛世。

在他們的耳畔,同時有著一道道聲音響起,或豪邁、或瀟灑、或氣吞山河。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

伴隨著這一道道詩歌之音迴響,周遭的景緻也在迅速變化,從最開始的盛極之世,驟然變成了烽火連天,山河崩裂,殺聲震徹雲霄。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畫面緩慢停留在了一座破茅草屋之前,一個身著灰布麻衣的男人,仰天長吟此句。

最後,驟然一變,畫面出現在了一座立有佛像的屋子。

“這裡是…”

“她是?”

老朱阿標、老朱棣以及所有人,都還未曾從剛才那迅速轉變的畫面沉浸中抽出身來。

季伯鷹微微望去,在他咫尺之前,是一張女子絕望悽美的臉。

“馬嵬驛,楊玉環。”

阿標深吸一口氣,擔任著全場解說。

“這就是楊玉環嗎?”

老朱眉頭皺起,站在季伯鷹身側,目光也是落在那張淚痕殘餘的悽美臉蛋上。

三十多個大男人的目光,此刻都是落在了這女子半遮之身。

縱是這些天子儲君已經見過了無數美姬佳人,這一刻都是心神不由震盪。

一首詩,自覺浮現於每一個人的心間。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青蓮居士李太白,誠不欺我。

美。

對於楊玉環,只有這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