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但是他沒有這樣做,而是站出來,喝止了金使的宣讀,向欽宗皇帝請命:“陛下,就由臣去金營何談吧!”
趙桓剛想答應,但是轉念一想,李綱性情太過剛烈,一旦金國統帥獅子大開口,李綱定然大怒不會答應,拂袖而去都是好的結果了,關鍵是和談談崩了,金軍又要攻城,放李綱回來還好,要是不放,甚至把李綱殺了,那麼誰來指揮東京保衛戰?李綱是最低限度的安全保障,也是最大的一顆地雷,真的出事了,他死了還好,我死了怎麼辦?我可是皇帝!
這樣一想,很快,趙桓就得出了無論如何不能讓李綱出使金營的結論:“李卿,你為國家重臣,身兼開封安危,怎可親臨險地?還是不要去了吧!李梲,你去吧!”
倒黴蛋選好了,但是李綱還是隱隱約約覺得不對勁,於是散朝之後,李綱私下裡詢問趙桓為何不讓他出使,趙桓的理由非常充分:“卿性剛,不可以往。”
聽起來還是愛護的意思,李綱也沒有深思,繼續去阻止東京保衛戰了,但是他卻沒有想到,他在前線浴血奮戰,而後方的小人們正在想方設法的苟且偷生,並且,出賣他們。
金人提出的議和條件是這樣的:宋皇尊金國皇帝為伯父,凡燕、雲之人在宋者全部歸還,金一千萬兩、銀一千萬兩、絹一千萬匹,馬驢騾各一萬頭,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土地,以親王、宰相為人質。
條件達成之日,就是議和成功之時。
李梲聽的頭皮發麻,渾身如電流過一般酥爽,這種條件從古至今就沒有聽說過,不僅沒人提,更沒人接受,他看著完顏宗望和他身邊那個該死的中年漢人,很想問他們一句:你們要求提的那麼高,為什麼不乾脆滅了大宋呢?要知道,他走之前,趙桓給出的簽約底線是每年增加歲幣3—5百萬兩、犒軍費3—5百萬兩,以上全是白銀,割地絕不答應,就沒有黃金什麼事情。
一千萬兩黃金?你把整個大宋都給搶了說不定就湊齊了!
“答應嗎?若是不答應,那麼就只有戰場上見分曉了!”那個中年漢人這樣咄咄逼人,相比之下,反而是宗望一句話也沒說,好像全部的話語權都在這個中年漢人手上,李梲猶豫了一下,開口道:“這條件,實在是太……太苛刻了一些,難道,就不能減少一些嗎?如此一來,整個開封城挖地三尺,也是達不到的。”
中年漢人冷笑道:“達不到?你們這些宰執一頓飯食就是萬兩黃金,天底下誰不知道日子過得最好的就是你們這些宰執?要是湊不出來,你們就變賣家產,湊出來吧!這些議和條款,絕對不可以更改,絕對沒得商談,如果不答應,那就只能戰場上見分曉了,我給你一天時間回去請示一下,一天之後,你若答應,那就是我和你談,若是不答應,那就是二皇子殿下帶著兵馬過來和你們談!”
說罷,中年男人冷冷一甩袖子:“送客!”
李梲失魂落魄的離開了,離開之後,宗望心有惴惴,連忙上前問道:“梁偉,你這樣說,是不是太過了?我以為宋人就算是再無能,也不會連這樣的條件都接受吧?一千萬兩黃金?整個宋有沒有這樣多的黃金?就更別說這裡是開封城了,他們怎麼可能湊得齊?
現在你把話說得那麼死,宋皇一定接受不了!萬一把宋皇激怒了,加上李綱主戰,宋皇決定和我們決一死戰,那可如何是好?我軍可戰之兵不到八萬,宋軍數量遠在我軍之上,就是圍也能圍困我們,你是想把我也葬送在這裡嗎?!”
面對宗望的責問,梁偉一點兒都不擔心,很輕鬆的開口道:“二皇子,周伯望之所以會死,是因為他選錯了對手,選擇了李綱,而在下之所以會成功,是選對了對手,選擇了宋皇和李邦彥,像周伯望那種蠢貨,在下絕對不會重蹈他的覆轍,二皇子也不用擔心,這一次,在下有十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