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就無法離開駐地。

趙桓面色凝重的看著趙鼎的奏摺,鬱悶的揉了揉太陽穴,他知道,趙鼎不是反對戰爭,而是在擔憂,如果趙桓執意要打,趙鼎也一定會遵守他的命令,但是,之後該如何持續,一旦戰爭進入膠著狀態,那可如何是好?趙鼎寫著呢,打是可以打,目前他可以保證十萬軍隊兩個月的糧餉,之後,就沒了。

堂堂大宋啊,億萬子民啊,十萬軍隊的征戰需求,居然只能保證兩個月,趙桓真的是深刻的感受到了大宋如今的虛弱,越來越明白魯達明知必死卻依然執意要去的決絕,明白嶽翻的苦楚,大宋,實在是經不起大的折騰。

奪回河湟谷地和河西走廊的確是正確的戰略目標,但是所需要投入的錢財和精力,是大宋目前無法承受的,就算目前砸鍋賣鐵投入進去,等到回報開始出現的時候,大宋早就窮死了,所以,滅國之戰,無法成行。

但是趙桓心裡還有一絲執念,一點點念想,大宋奪回了太祖皇帝念念不忘的燕雲,但是,還沒有奪回太宗皇帝念念不忘的靈州,當初的西夏,還是大宋的領土,但太宗皇帝手裡,西夏鬧起了獨立,這是趙光義一生的心病之一。

解決了第一個,當然也不能厚此薄彼,不去解決第二個,說到底,趙桓是趙光義的子孫,而不是趙匡胤的。

所以,趙桓把目光投向了一直沒說話的嶽翻,一直給他帶來希望和成果的嶽翻,一直以來都是他的百寶箱、智囊的嶽翻。

“嶽卿,此事,你有何看法?”趙桓放下手裡的奏摺,向嶽翻發出了求援資訊,朝臣們也似乎都習慣了趙桓有困難找嶽翻的舉動,“嶽卿”是嶽翻的專稱,岳飛被喊做“嶽將軍”,此時,“嶽卿”也是左右為難,想不出什麼好主意,可是皇帝發問了,嶽翻也不能不回答。

盯著滿朝廷希望的目光,嶽翻也覺得壓力山大,剛剛從魯達之死解脫出來的嶽翻,心神俱疲,沒那麼多精力去考慮的那麼完全,之前的確寫了奏摺,但是和岳飛一樣,沒關注糧食的問題,此時,才注意到自己的疏忽。(未完待續。)

三百五十四 西夏生命的倒數計時(二)

走出佇列,嶽翻向趙桓行禮:“陛下,此事,臣也非常為難,不打肯定不行,打的話,臣粗略的統計一下,估計只能保證十萬軍隊兩個月的糧餉所用,兩個月,估計都不足夠軍隊集結在戰場上,更別提進軍了。”

嶽翻此話一出,趙桓便嘆了一口氣,足智多謀多智近妖的嶽翻都無能為力了,看來如此大好的時機,就要白白錯過了,朝臣們也是大為失望,連嶽翻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們也就真的沒有辦法了,一時間,朝堂裡的氛圍極為沉悶,尤其是軍方大將,更是死氣沉沉。

其實,要是真的不得不打,嶽翻也不是沒有辦法,比如強徵糧食,比如以戰養戰,但是這些辦法有傷天和,能不用,就儘量不要用,要是用了,前者傷了大宋百姓之心,後患無窮,後者把党項人得罪到死,就算攻滅了他們的政府,游擊隊也少不了。

對於党項人牛皮糖的特性,女真人和後來的蒙古人都深刻的理解過,所以西夏政府可以存在那麼久,和他們本身的貧困以及牛皮糖的特性不無關係,正是所謂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除了打算一統天下的蒙古人會花費時間去滅掉西夏,其餘的國家還真沒有那個想法。

後來蒙古人為了圖方便把党項人殺得精光,也足以體現出党項人是多麼的煩人,以至於蒙古人這樣善於統治被征服民族的民族都決定要滅了党項族,一勞永逸。

嶽翻不是沒考慮過徹底滅掉西夏,大宋也不是沒考慮過徹底滅掉西夏。神宗皇帝時代的五路伐夏就是如此想法,當時也得到了遼國的默許。西夏的滅亡似乎已經在情理之中了,但是情況突變。宋軍慘敗,西夏得以存活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