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剁豬食,聞言忙說:“沁兒你快去看看,沒準有什麼急事呢。”

張沁兒應了聲,和張俊峰一同朝張家老宅那邊走去,路上的時候就問過大概的事情了,於是張沁兒心中有底了。

到了老宅,不等張志廉開口,張沁兒已經提出辦法了:“冬天沒有太陽曬乾,那麼就用炭火烘乾。”

其實前世那些造紙廠幾乎都是直接用烘乾的,畢竟工廠大批次生產,靠陽光曬的話,一來需要天氣好,二來需要晾曬地方足夠大才行。

“烘乾?怎麼烘乾?這樣軟紙表面不會皺皺的嗎?”張志廉蹙眉,他其實也拿到灶邊試過了,卻發現即使幹了,那也有些皺。

張沁兒就說:“烘乾需要恆溫,你拿到灶邊去的話,容易造成靠近灶火的過熱,沒有靠近的過冷,這樣就不好了。”

老宅都是砌的炕,於是張沁兒就提議空出一張炕出來,把炕燒熱,並且控制好溫度,然後把做好的溼紙放在炕上烘乾。

張志廉想了想,覺得這個辦法可行,就讓謝氏趕緊去收拾出張俊傑房間,讓張俊傑搬到張俊峰的房間裡住些日子。又叫張俊傑去拿柴火過來燒炕,一番忙活著。

張沁兒到後院去看造紙進度,後院靠山的地方已經砍了兩棵樹,挖平了一大塊地方,這樣方便放工具,張志廉請了不少身強力壯的漢子,其中就有周光勇,如今地裡沒有多少活,而周光勇又要照顧家中的陳氏,沒有辦法去縣城找事情做,恰好張志廉要找人幹活,就過來了。

和周光勇打過招呼,張沁兒就去看那已經做好的紙漿,紙漿的容器是石缸,這是有種說法的,放在石缸中的紙漿不容易沉澱也不容易腐敗,所以用的工具大多是石頭的。

拿竹簾往紙漿中一趟,就撈出一張細白的溼紙來,張沁兒用手去捏了捏質感,覺得還行,這次張志廉也沒有偷工減料,把紙漿搗鼓很細膩。

張志廉一直跟在張沁兒身邊,只要她神色不對,就趕緊上前問著,這態度簡直好的不得了。

“盒子都做好了嗎?”張沁兒看他緊張的樣子,忍不住隨口問著。

“做好一些了,現在田家還在趕工,二虎那小子也做了一些藤的。”

“盒套呢?”

“蓮兒和貞娘做了一些,另外也叫村裡手巧的人家做一些,按照一個盒套十文錢來。”張志廉一一說著,也在心裡想著是否有遺漏的。

盒套所花費的布料和功夫都不多,但是因為抽紙盒是打算面對大戶人家的,所以講究一個精緻好看,盒套上必須都要繡上適宜的花卉,或者喜慶的字樣,這樣自然花費的功夫多了,價錢也要提高。

不多時炕已經燒的差不多了,張志廉就讓大家把溼紙撈出來,稍微晾乾之後就拿去炕上鋪著,炕上放滿了,就放在桌子上、地上,反正整個房間的溫度都漸漸高了起來,放在地上都比外頭乾的快。

等紙幹了之後,張沁兒親自檢查過成品紙張的柔軟度和質量,就讓張志廉去田家拿些做好的盒子過來,她索性這會兒把全部需要注意的東西都一一教了,省的張志廉三天兩頭過來打攪她。

盒子都是統一的大小,呈長方形,中間露出一個橢圓形的口子,方便取紙用的,張沁兒先是動手把張蓮兒她們做好的盒套套在盒子上,於是本來很一般的盒子立刻變得好看起來。

接下來又教他們把紙張裁剪成大小適合的長方形,對摺,一張紙夾著一張紙的一半,這樣一直疊加上去,疊到盒子那麼高的時候,就放入盒中,這樣一個完整的商品就做好了。

這包裝的活是巧活,大男人不適合,就讓謝氏帶著蓮兒貞娘去做,但是若是要做出大量的,還得找幾個相熟的媳婦過來幫忙。

好在冬天地裡活少,只要喊一句,保準來一堆。

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