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猛要的不是戰功,而是真正統攝江南軍務的權力,雖說這個權力只是一時的,但是,只要有了這一次,那他楊老三,就是真正的江南軍事統帥了。

統兵與統帥大有不同,就想曾滌生與左騾子,曾滌生在湖南可以調動綠營兵,在江西也是如此,雖說沒有統攝一省軍事的權力,但曾滌生剿匪時的職權,卻是遠遠大過提督官的。

左騾子就不一樣了,他所在的安徽,也是朝廷各路援軍集結的地方,南方的綠營、北方的八旗,還有作為主力援軍的西北綠營,這幾路大軍,無疑是左騾子的人馬最為精銳,但他在安徽,僅僅只能算是一路援軍而已,統攝安徽軍務,左騾子倒是想吶!只可惜人家各路援軍的掌舵人不給他這個面子。

若是換了曾滌生到安徽,結果就大不一樣了,無論是安徽本地的綠營兵,還是各地的援兵,不給曾滌生面子的怕是不多。

雖說,朝廷的官員之間齷齪頗多,但是,曾滌生到了安徽,協助曾侍郎剿匪,也就成了各位統兵之將,分內的事情。

原因何在?就在於曾滌生之前統攝過各省的綠營兵,這就叫做資歷。

楊猛的欽差協辦江南軍政,也是如此,你做過的事情。在別的省份。可以當做常例。但沒做過的事情,就必須要朝廷點頭了。

河道工程裡面就夾雜了這些微妙的東西,從河道到修渠,一兩年的功夫過後,只要兩湖的糧食有了一定幅度的增產,那長江下游的省份也是楊猛的囊中之物。

這次的臨時統帥之權,或許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但意義重大。這次楊猛可以統攝曾滌生與左季高,那下次就能統攝江南、江北兩大營,一旦與列強開戰,前方的戰事不利,他接管江南軍權,也是順勢而為的小事兒。

此次兵圍安慶一事,楊猛想的也不是打擊太平軍,如今這太平軍還有存在的必要,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滅謀臣絕,沒了太平軍。兵權何來呢?政權何在呢?

太平軍之前的軍事行動,雖說戰略上有些大局觀。但在實際的表現上,卻並非如此,武漢三鎮太平軍棄守、九江湖口棄守,最初的安慶,他們也是一掠而過。

長江航道上的咽喉之地,他們拋棄了太多,一旦安慶失守,就很難在江南立足了。

安慶不失,則皖贛不失;安慶有失,皖贛不保;如今的太平軍雖說敲開了蘇浙的門戶,但皖贛對太平天國來說,還是極為重要的兵源、糧食補給之地。

背靠皖贛、緩圖蘇浙,這就是楊猛的安慶戰略,要給楊秀清、石達開講述的戰法。

蘇浙的門戶雖開,但攻取蘇浙的阻力也是不小,蘇浙的財稅、糧食充足,朝廷不會輕易的放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這蘇浙的有錢人多,聚幾支團練很容易,這對太平軍來說,也是個不小的威脅。

想要如之初的湖北一般,縱橫揮闔,如今的太平軍,還沒那樣的實力。

看如今的局勢,太平天國內部也不能亂,楊秀清蠢蠢欲動,最根本的還是軍事上的壓力不夠,一旦軍事上的壓力足夠大了,太平軍的內部,也暫時的能擰成一股繩。

讓曾滌生、左季高兩路進軍,兵臨安慶,只要路上走的慢一些,給當地的太平軍來幾次殲滅戰,那楊秀清等人,就能感受到這股壓力。

一旦曾滌生的湘勇、左季高的楚勇,兵臨安慶之後,這天京的安全也值得考量了,若是朝廷那邊再重立江南、江北兩大營,天京周邊還是個四分五裂的局面。

這樣的戰局,楊秀清和石達開都應該能看得明白,只要他們襲破向榮的江南大營之後,抓緊時間回師安慶,以後才能安然的唱戲,不然的話,天京陷落,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等候朝廷批示的這些天,楊猛想了好些東西,如果自己的摺子朝廷不允,許多事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