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渭的建議了。

“三爺,這事兒可行,這是掙名聲的好事兒,不如由咱們牽頭來報新的邸報如何?這事兒無論是計長還是顏卿,亦或是秀成,都可以一力擔當的。”

確實,這邸報是個掙名聲的事情,若是能成為天下讀書人的喉舌,這樣的聲望,是許多讀書人都難以拒絕的。

“先不說由誰來辦,我只問這邸報如何?”

徐子渭的請纓,楊猛好似沒有聽到,這事兒不能由楊家來辦的,具體參與到其中之後,就很難抽身離開了,徐子渭、岑毓英、李秀成如今都是楊家麾下,做這事兒,以後容易遭人嫉恨的。

“很好!最近幾次科舉,都在倡導洋務上下了功夫,曾滌生為各省出的題目也是不錯的,這天下的讀書人,雖說皓首窮經,但朝廷有了新的方向,也由不得讀書人不做變通,根據最近的明湖的反饋,咱們印製的洋務書籍銷量還是不錯的。

邸報這東西,但凡有志於官場的讀書人,都會想方設法的搞到手看一看,由各省的府道州縣,下發邸報,三爺的這個謀劃大好呢!”

自楊猛接手朝廷大權之後,各地的科舉考試,也進行了幾次,題目都是曾滌生依著洋務與儒教的結合點制定的,有了曾滌生的題目,洋務、政務這些東西,也披上了儒教的外衣。

科考,面對的群體雖大,但還是有盲點的,底下的官員、官府的書吏,許多人還是不研究科考題目的,若是用邸報,這覆蓋的範圍,就幾乎沒有盲點了。

這樣的點子,看起來很簡單,但徐子渭知道,沒有長遠的眼光,是很難想出這些法子的,楊家三爺,在大局的把握上超乎尋常吶!

“可行就好,你說這邸報,該多長時間發一次呢?西洋的報紙,有些是一天一張,有些是幾天一張,邸報這東西,涉及國家的走向,發的太過頻繁,內容太過雜亂,只怕誤導人心吶!”

辦報紙,是個控制輿論的好法子,報紙的用途何在,楊猛清楚的很,如今的邸報,只是為了改變大清的讀書人,沒有必要太過頻繁的。

“一月一次,或是一月兩次最好,配合明湖印發的書籍,再加上咱們之前的經驗,這樣一來,邸報就言之有物了。”

徐子渭的腦子混官場,絕對是頂尖的,聽了他的想法,楊猛也點了點頭,雖說是認同了,但楊猛有自己的想法。

“嗯!就定為一月一次,咱們再發一個邸報副刊,這副刊,一月兩次當以冊頁為主,一來可以彌補邸報的不足,二來可以擴大邸報的資訊容量,這樣再結合上明湖的洋務與政務書籍,這樣一來,影響力就比單單一份邸報也要大的多了。

在邸報與副刊的基礎之上,各省也要辦相關的報紙,以邸報和副刊為基礎,結合各省的行政情況、地理位置、資源分佈、人口多寡,出符合各省實際的報紙。

辦報紙,一是要引導讀書人的學習方向,二是要為各地的行政積累經驗,許多事情,咱們都是第一次嘗試,吃虧可以吃一次兩次、三次五次,但次次吃虧就不成了,有些錯誤與經驗,由朝廷收集,放在邸報之上,這樣一個自我積累經驗、發現錯誤的輿論系統就成型了。

朝廷的心意,就不用各地的官員揣摩了,朝廷要什麼就說什麼,說了什麼底下的官員就要做什麼,行政不是官場,無需揣摩上意,說一是一說二是二,要斬釘截鐵!

而且透過下面的報紙,咱們也可以瞭解各地的實際情況,行政總依靠影子或是暗影這樣的情報組織,走上一段時間,這行政也就變味了!

計長,你看這樣的體系如何吶?”

之前解散的影子,後續建立的內務情報部、暗影,都不該是行政所依靠的東西,這樣的情報機關,隱在暗處的作用最大,放到了明處,也就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