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機率也是入不敷出。而遊牧、遊獵民族的損失相對要小很多,北退幾百裡並不妨礙他們的生產生活,你只要撤兵,人家就繼續南下。

這時漢人政權就比較頭疼了,出兵剿滅徒勞無功還消耗巨大,不理不睬就經常挨搶邊境不得安生,稍有疏忽就會被趁虛而入,損失極大。

實際上歷代漢人王朝全是被這麼磨沒了脾氣的,耗盡國力趕走了匈奴、突厥、契丹、女真,不出幾年,北方就又出現了一個新的遊牧或者遊獵族群,彷佛野草一般燒不盡割不完。

那是不是就沒招兒了呢?洪濤可以很負責任的說,不是。但想徹底改變這一現狀,要具備兩個先決條件。

首先是技術層面,要具備能超過弓箭效能的武器;其次是思路方面的,要另闢蹊徑,不再試圖消滅誰,更不能被動驅趕,而要主動操控,利用遊牧和遊獵民族內部結構鬆散、崇尚武力解決問題的缺陷,以夷制夷。

現在兩個先決條件都基本具備了,怎麼可以再走老路,驅使著大軍去遼東的沼澤、密林、山嶺之間,頂著漫天飛舞的蚊蟲小咬、冒著鵝毛大雪和洪水滔滔去與生於此、長於此的獵人們捉迷藏呢,誰這麼幹誰就是二傻子!

“……錦州若是無兵鎮守,會不會被敵人佔據,進而威脅我軍後路?”

袁可立其實比較贊成派兵去遼東截殺皇太極,雖然說付出的代價可能不低,但眼下朝廷已經不是當年的窮鬼了,在新政滋養下完全承擔得起這筆軍費開支。

但皇帝否定的如此堅決,又不好正面勸阻,於是就來了個曲線救國。先強調勇士營西進時的風險,只要皇帝打算派兵佔據錦州,就還有說服的餘地。

如果皇太極真的要跨越大淩河南下,駐紮在錦州的陸軍就會出城迎戰,到時候皇帝不想派兵也得派兵了,反正有海軍的武裝貨船可用,從山海關上船一日能就抵達錦州城外的松山港。

(本章完)

:()不明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