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上海知青97萬。據說平均不到四戶人家中就有一個知青到邊疆落了戶。加之來自京津漢、浙蘇等省市知青總數達127萬人,被分別安置在南起塔里木河南岸,北到中蒙蘇邊境的阿勒泰,南北相距2000公里的地方。知識青年到兵團後,屯墾戍邊做出了貢獻。1965年7月,周恩來和陳毅出國歸來路經新疆時視察了石河子墾區,看到墾區良田棋佈,渠道縱橫,林帶蔥鬱,工廠林立,非常高興。總理還引用“埋骨豈須桑梓地,人生處處有青山”的詩句教育戰士紮根邊疆。“文革”爆發,兵團飽經動亂,生產遭受嚴重破壞,未再大批接收外省市知青——這是我國邊疆建設的重大損失!

1。。。兵車行

第九部 喀什疑影

第十八章 正面交鋒

1。 兵車行

喀什① 地處中國西部邊陲,位於新疆西南部,這裡是中西絲綢古道的十字路口,地形高聳,三面環山,一面敞開,北有天山南脈橫臥,西有帕米爾高原聳立,南部是綿亙東西的喀喇崑崙山,東部為一望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境內最高的喬戈裡峰海拔8611米,喀什市城區的平均海拔高度為1289米。諸山和沙漠環繞的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沖積平原猶如綠色的寶石鑲嵌其中。整個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印度洋的溼潤氣流難以到達,北冰洋的寒冷氣流也較難穿透,造成喀什地區乾旱炎熱的暖溫帶的荒漠景觀,而山區的冰雪融水給綠洲的開發創造了條件,形成較集中的喀什噶爾和葉爾羌河兩大著名綠洲。

喀什位於絲綢之路南北兩線西段交匯點,自古就是商業重鎮、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更是西方殖民勢力角力的前沿和考古學家、探險家們駐紮的大本營這裡曾有英國以及沙俄領事館1912年,英屬印度政府把在喀什的“政治代表處”升格為總領事館,1913年建成了新館舍。“那些跋涉崇山峻嶺、經過九死一生,終於來到喀什噶爾的西方人,秦尼巴克門口常年亮著的那盞紅燈籠是最溫馨的符號。英國的斯坦因、瑞典的斯文赫定、法國的伯希和。。。。。。都在他們的探險著作或遊記裡描寫過在秦尼巴克受到的熱情款待。”那時這裡就是大探險時代來來往往探險家的落腳地!

張部長臨行前告訴他,喀什外國人是很多的,即令是文化大革命控制得那么嚴,仍然擋不住從各個山口匯湧來的人流“那可是‘冰山上的來客’發生的地方噢!”張部長諧謔一句。

李滬生啟程喀什前,那裡的一切都只是金沙鋪滿的想象:古國遙遠的遺蹟絲路遼闊的衝衢異族熱烈的語言氣質甚至還有唐僧師徒四眾西天取經、孫悟空豬八戒的形象新疆大而美,位於亞歐大陸中部,祖國的西北,佔中國領土六分之一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山川壯麗,瀚海無垠,古蹟遍地,民族眾多,民俗奇異舉世聞名的歌舞之鄉、瓜果之鄉、黃金玉石之邦冰川雪嶺與戈壁瀚海共生,天山、阿爾泰山、崑崙山等世界名山,迭嶂雄峰、飛泉流瀑、珍禽異獸——幾乎都濃縮在喀什的想象中聞名遐邇的阿帕克霍加墓(香妃墓)、艾提尕爾清真寺、班超紀念公園、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葉爾羌汗國遺址、穆罕默德喀什噶裡墓、高臺民居、莫爾佛塔、唐王城、石頭城等歷史遺址等等,無一不在想往之中。

車隊行到柯坪,前方因前一段山洪塌方,拋錨了。新兵連下來休息,戰士們聽說這裡離蘇聯近了,摩拳擦掌,嗷嗷叫地要打仗,七嘴八舌,扯到中國被蘇聯侵佔的領土,說俄羅斯、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等共和國很多土地都是當年俄國透過多份不平等條約強行瓜分出去的;提到北方所謂圖瓦共和國 ②,總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於外蒙古獨立之時,被蘇聯侵吞。有些高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