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得地來。那行路的人也不察覺,徑自向老鎮走去,越走越快,李滬生也緊追不捨。城鎮外面的村莊有些賣新疆飯食的,門口掛著幾隻已經剝皮剖腹的肥羊。見那人走進一個簡陋飯館,他也跟進去。裡面特別寬敞,一百多號人坐著,姑娘們正旋風般地招呼客人,倒茶上菜;一個小夥唱著歌,鍋鏟翻動著大鐵鍋裡的抓飯,又魔術似地把一個大面團拉成均勻的麵條。。。。。。

李滬生一下子迷住了,再回頭,一下看不到那個人了!

他打量了一下飯莊,就是一個用樹木支起來的大棚子,外圍柱子上釘的板子充作牆,三個門,人來人往,賣的是一些烤羊肉串、手抓飯、烤包子、饢包肉、拉條子官員和商販百姓們邊吃邊說著流利的維吾爾語………靠屋角空著幾張桌子,一個坐著喝茶的巴郎子(小夥子)開始撥弄都塔爾,正在廚房裡拉麵的青年圍布上擦擦手,跨出欄來,抄起琴,用炫技的手指彈出一串迴旋往復的曲子,聽到興起,旁桌一對中年男女站起身,就在餐室中跳起舞來。李滬生看見靠一邊牆側桌子旁閃動著一個頭影,很像是自己要找的人,便湊近那張桌,找了個位子坐下來,要了一碗湯,眼睛隔了人頭向那張桌子瞥去。那黑衣人正在和兩個漢族人吃羊肉面,泡了饢,抬起臉,原來是個穿漢人服裝的維族小青年。那人到哪去了呢?李滬生放下碗,從旁邊一個門走出去。這裡是鎮沿,樹下牆邊有賣大棗的,那棗有雞蛋大,附近還有汽車站,有一塊站牌上寫著漢字,李滬生張望了一下,找了個樹蔭解了個小手。就在這時候,他看到了那個俄語教師,從飯店後門出來,手裡拎一個瓶,向喀什鎮中心走去。李滬生隨那人走到街上,就看到幾個白面板、藍眼睛的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吉爾吉斯人)蒙著面紗上街的婦女,嚇一跳,以為到了阿富汗。

因為少雨,塵土仍然是這個城市的一部分,這也是陽光的賜予。毛驢的叫聲會不時在某個鄉村的街角響起,白鬚飄然的老漢騎在毛驢背上,老太太和父女則坐著毛驢車——孫子、孫女們半臥在上面,有時一輛毛驢車可奇蹟般坐十多個人,毛驢顯得跟一隻老鼠樣大小。它細碎的步子踩著脖子上的鈴鐺聲,神情卑微而平靜。因為車上坐的是女人和孩子,驢一般都打扮過,脖子上掛著鈴鐺,額頭上頂著一團大大的纓子,使它看上去像一位新娘子,但即使這樣,毛驢也從不神氣,反而感到羞澀,樸素而誠實。李滬生被驢車擋著,等兩輛驢車過去,那個俄語教師已經走了很遠。迎面又過來騎著高頭大馬的漢子,叼著菸捲,腰上掛著英吉沙小刀,威風地像騎士一般從大街上走過,勒住馬韁時,馬“咴咴”嘶鳴。馬車更多,車也是平板上鋪一塊鮮豔的氈子,馬卻裝飾得很是富麗,脖子上掛著閃閃發光的銅鈴,紅豔的纓子點綴著馬的額頭。這時候又有駱駝邁著莊嚴的步子,像武士一般,從大街上走過,李滬生覺得像在看電影《一千零一夜》裡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

李滬生一身臭羊皮,蓬頭垢面,追著那個人,從毛驢和大馬、駱駝的屁糞蛋中穿過,好不容易追到了鎮子口,見那人東拐西折,頭上頂著那個瓶,到了鄉村集市的一棵樹下,放下油瓶,脫下黑衣服,裡面是一個花襖,頭上摸了一把,一頭黑髮散落下來,轉過身來,開始賣菜油,原來是個女的!

城市的節奏並不匆忙。高臺民居建築在山坡上,房屋是用泥巴和楊木搭建而成的。整個街區看上去都是晃晃蕩蕩、鬆鬆垮垮的,錯綜複雜的小巷,泥土壘成的牆壁,門都裝飾著圖案,坐在門口做針線的婦人,奔跑的天使般可愛的孩子,門口掛著布簾,男孩在吊床上安睡,小姑娘在身邊玩耍,質樸、純真、恬靜、祥和李滬生走到大街上,姑娘們穿著鮮豔艾德萊絲綢衣裙,梳著黑色小辮,戴著裝飾高雅色彩明潤的小花帽,走過來時幾十根小辮直轉。李滬生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