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裡輕描淡寫的解決了。

天空放晴,萬里田野恢復了一片寂靜祥和,滿地的蝗蟲屍體,將在來年變成肥料,可以預見來年一定會有個好收成。

躲雨的農戶紛紛歡呼著跑將出來,能保住田裡的水稻,對他們而言比什麼都重要。

要是水稻被蝗蟲吃光了,也就意味著無活可幹,不幹活,哪來的飯吃。對著從田野內撤出走的院生方向,跪拜下去。

院生們望向田野內密密麻麻跪拜下去的農戶,相視一笑,用力一夾馬腹,飛馳而去。

馬蹄飛揚,蹄聲陣陣,漸行漸遠……

“哎,早知道策士院的院生會來滅蝗蟲,就不把糧食賤賣給禹邵謙了,這下虧大了”

趙、錢、週三位大老爺還有一干散戶均都沮喪著臉。

……

院生走後不久,田園路徑口,傳來咚咚咚落至有序的鑼鼓聲,只見衙役高舉府衙牌匾緩緩走來,而後是一頂轎子,轎子後還有一行衙役尾隨。

瀾陽縣縣令終於來了。

在瀾陽縣下的清溪裡發生這麼大的蝗災,照理說,身為瀾陽縣縣令,他早該來了,但卻姍姍來此。而且民間早就傳聞,禹家的米糧賣給了一位貴人,現在禹家的良田都有侍衛軍把手,他就算不顧及農戶,也要顧忌那位貴人的感受,實在有些叫人費解。

轎子壓了下來,一位身著便服五十餘歲的發福男子邁了出來,他身材並不高大,面容嚴肅,肥胖的大臉,面板略顯黝黑,留著一戳泛白的鬍鬚,灼灼的目光閃爍著厲芒,一看便是個強勢之人。

他就是瀾陽縣縣令林志淵。

此人是純粹的讀書人,讀書人是透過科舉考取功名,進入官場的。

大周科舉,沿襲前唐,但略有改變,前唐科舉是分科選舉,但大周科考則是融為一體的。

科舉又分為三等。

第一級是院試,考試者統稱為童生,你可不要以為童生就都是小孩,七八十歲的童生也是有的,考試範圍是府縣。考試合格的人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秀才,禹邵謙也有秀才的功名,只不過是託人買來的。

第二級是鄉試,這個所謂鄉試不是指鄉里的考試,而是省道一級的統考。三年一考,考試中過關者就叫舉人。舉人已可以做官,但不一定能做官,還要等待官職的空缺才行,又或者有知縣推薦。

第三級會試,是最高階別的考試。也就是所謂的第三榜,三榜有名者為進士,前三就是狀元榜眼探花了,上榜者將會被委派為官,但狀元最高也不過是八品縣丞。也就是禹邵謙即將出任的職位。

大周在度過了初期混亂不堪的年代,文人的作用又重新體現了出來,社會地位就只比策生差。

縣令林志淵就是進士出生,先後在三個縣任職縣丞,直到瀾陽縣出現縣令空缺,才升任知縣之職。

林志淵性格強勢,任職瀾陽縣縣令十餘年越加的強勢,甚至可以說霸道,沒少幹欺壓鄉里的事,只是他手段雷霆,無人敢撫他虎鬚,久而久之,他的威名更盛,一聽到他的大名,普通百姓都是嚇的不敢吱聲。

只看他姍姍來遲,卻還信步**一般,可見他完全不把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

站在禹邵謙身前的河南王武文衝眉頭頓時夾了起來,區區一個七品縣令竟然在他這位王爺面前擺譜,實在是不知道馬王爺有三隻眼。

大雨過後,天地泥濘,走起路來深一腳淺一腳。

林志淵體型發福,在田野裡行走起來甚是不容易,差點摔進田裡,幸虧邊上的衙役手疾眼快的輔助了他,林志淵卻還勃然大怒,狠狠的教訓了那個攙扶他的衙役。

百姓們只敢一聲不吭的注視著他,田園內一片寂靜。

林志淵站好後一把推開扶他的衙役,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