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管這位皇帝出於何種動機,而炫耀心理都是此舉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實,類似的故事絕非亞歷山大僅有,比他早幾百年的小亞細亞的一位君主也曾有過這種炫耀的舉動。儘管不是讓畫家畫而是讓別人欣賞自己妻子的裸體,其性質還是一樣的。 公元前7世紀小亞細亞呂底亞的國王叫康道爾,他有一個美麗的妻子,並以此為驕傲。一次,為了證實她是世界上最美的女子,國王讓他所寵幸的警衛基格斯去偷看王后的裸體。基格斯起初竭力推委,說這是荒唐的事情,是違背父祖賢明教誨的越軌行為。他這樣說,當然是懼怕招來殺身之禍,但是國王卻真心表示確非有意試探他的忠誠,並告之具體行動計劃。基格斯只好從命了。當然,這一切王后事先是一無所知的。到了晚上,基格斯遵照國王的指點躲在寢室門背後靜靜地觀賞一切。但沒想到王后還是發現了。她深以為恥,當時強壓住惱怒,待到次日一早,立即召見基格斯。她告訴他說,既然國王做出了這樣的事,讓他看到了不應該看的,眼下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把國王殺掉,作為懲罰,事後繼承王位和她結婚;二是賜他一死。最後,基格斯選擇了第一條路,成了呂底亞的國王。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找到兩位為王者的共同點。不過,令人同情的是,亞歷山大炫耀了一下不過是慷慨地送走了一位愛妃,而可憐的康道爾卻是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更有名的,是羅馬時代的皮格馬利翁的故事。不過並非如阿貝勒士那樣如何對模特兒一見鍾情,而是相反,因先看上了自己的作品而與“模特兒”產生了戀情。故事出自羅馬詩人奧維德的神話《化身故事》,大意是說塞普勒斯王皮格馬利翁厭惡女性、逃避結婚,一直獨身生活。他擅長雕刻,用象牙雕了一尊少女像,覺得意外優美。久而久之,他愛上了自己製作的這尊雕像,甚至不能自拔。後來,他祈求維納斯幫助。被他這種真情所感動,愛與美的女神果真透過神法給雕像以生命,使這位鍾情的王如願以償。在奧維德的故事裡,這位少女是無名的,後來以訛傳訛,被安上了一個加拉蒂雅的名字。許多藝術家以此為題材創作了不少佳作。 布隆茲諾就畫過一幅油畫《皮格馬利翁與加拉蒂雅》。畫面表現了皮格馬利翁在祭壇前向維納斯祈禱的景象。後面祭壇上以牛頭作犧牲,高入雲霄的火焰是維納斯扇起的,以表示應允這位塞普勒斯王的祈求。布隆茲諾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畫家。有趣的是,加拉蒂雅的形象看上去很不自然,如果把頭部遮擋起來,整個身子尤其是肩部、背部、腰部、手臂、腿腳等都很像是男性的。不錯,正是因為作者以男青年為模特兒畫這個人物所以出現了這種不倫不類的效果,而這種做法在當時並不鮮見。與此不同,法可奈的《皮格馬利翁與加拉蒂雅》中的少女就非常可人,她蓓蕾初開,帶著純真的靦腆出現在世間。拉庫魯奈的油畫《皮格馬利翁與加拉蒂雅》中的人物關係處理得更為親熱,被賦予了生命的雕像正從臺座上移步下來接受國王的愛撫,而皮格馬利翁的半跪姿態正是18世紀紳士們向貴婦人吐露愛情的慣常動作。而巴爾吉利尼的油畫《皮格馬利翁》則富有近代意味。雕像手裡拿著一束維納斯送的鮮花,舉起雙手以獻給這位傾慕自己的男子。皮格馬利翁被這意外的情景驚呆了,手中的雕刻錘子也掉落地上。這裡的寓意似乎已經發生變化。少女的形象與前面幾個截然不同,她已沒有了純情少女那種溫柔與靦腆,反倒顯出一種支配男人命運的那種世俗婦女的風采。巴爾吉利尼是19世紀的畫家,也許,這個“模特兒”恰恰體現了那個時代對這個主題的更深一層的認識:夢是美好的,然而當夢要成為現實時,美好也就隨之消失了。 話再說回來吧。這三個故事都是古希臘、羅馬時代的傳說,其中有的是歷史真事,也有的已演變成神話。但是,廣義地說,它們都與模特兒有關,而且都是國王在其中充任重要角色。如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