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小聖

申明:本書由(。。)自網路收集整理製作;僅供預覽交流學習使用;版權歸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歡;請支援訂閱購買正版。

1第1部 悠悠少年心 引子

且說自太古以來,修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如麟角。而現在這年代,聞道比比皆是,修道的人啊,卻是更少之又少,我修道十餘載,道胎已成,但同道之人卻是連一個也沒遇到,可以說是一點競爭壓力也沒有。

在這裡,我將本人的一點修道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修道非兒戲,修道要修身、心、神、天、地,而且如今天地不和,地氣鬱結,天氣不調,四時不節,難啊!大道本來玄之又玄,人世變幻無常,何況大道?紅塵變革萬千,大道亦然,如果我們還按古人求道的方法和秘籍來求道,今人求古道,效果則事倍功半,也許更是一無所成。一句話,修道也要與世俱進啊!

修道難,而入門是關鍵,我能入道,還要從偶然得到的一面“玄黃旗”說起……

2第1部 悠悠少年心 第1章 玄黃旗

我的名字叫張三桐,一九八二年農曆九月出生,在家中排行老三,據我祖父說,我命中五行缺木,所以起名三桐。

我出生在一起奇怪的大家庭,上有六個叔伯,祖父也健在,同輩兄弟更是超過十個,家族的男丁幾乎都從事著一個行當,在我家鄉叫做“陰陽”。而且家族的男丁從小就要學書法、唸經書、踏陰陽步和練張家拳。可謂做“陰陽”從娃娃抓起,唸書不成就做“陰陽”。

這個“陰陽”是一種從事超度死人和看風水的一種職業,有點和道士類似。如果那家沒了老人,就會請“陰陽”唸經做法事超度亡靈,家庭貧窮一點的,喪事就請三個“陰陽”,叫做“光光經”。家境稍微好一點的,喪事請五個或七個“陰陽”,叫做小三元或大三元。家境富裕的,喪事則除了請十個以上的“陰陽”還請同樣數量的和尚一起做法師,這種場面叫做道場,據說做道場死了的老人進地府的時候牛頭馬面引路,十殿閻羅迎接。

不管是光光經、大小三元和道場,我家的‘陰陽’完全可以給客戶提供最佳人選,生意興隆,十里方圓獨此一家,別無分號。

我的家鄉也是個奇怪的地方,地處祖國西北青甘兩省的祁連山脈中,名叫九四丈,這個九四丈的名稱大有說頭,祁連山中有座臥龍山,整個臥龍山四面陡峭,松林成片,山體的四分之三以上好象被人用刀生生切了去,形成一個寬九百丈的正方形山頂,九四丈因此而得名。

九四丈的中央有個一人合抱半米高的樺木樁,據我祖父講,這個樺木樁以前是個九丈高的樺木旗杆,每逢雷雨欲起,九四丈的人們便將一面旗懸掛在樺木杆上,這面旗可阻雷雨,使田禾免遭冰雹的襲擊,百掛百準無一不靈。具體這個旗杆多久了,我祖父說他祖父的時候已經存在了,掛旗的歷史無從考究。

另有一說,據老人相傳清末年,某日突發雷雨至臥龍山九四丈上空,烏雲滾滾,電閃雷鳴,未掛雨旗,幾個時辰後,烏雲徐徐上升,很多人看見隨雲而起者有一條蛇狀大物甚奇臨地,眾人言之:“此物是龍無疑!”,因而人們稱此山為臥龍山。

七十年代的時候,這個樺木旗杆被鋸了去做成了公社的大梁,而那面旗卻下落不明,

臥龍山下有條河叫大通河,進入八十年代大通河兩岸經濟崛起,一條平坦的公路從臥龍山下盤旋而上到九四丈,帶動了九四丈的發展。我的三叔張有福成了九四丈文化水平最高的一員,他大膽地走出九四丈,在臥龍山下開了家木材加工廠,此後財源滾滾,富的流油。好幾次三叔想把全家搬到省城去享福,卻被我祖父嚴厲拒絕,祖父說,此山此地是罕見的福地,而且臥過龍,註定要出驚天動地的大人物,祖父說